搜索
首页 《竞渡》 黄帽双飞桨,綵缕五色丝,纷逐锦标得,悬望霓旌麾。

黄帽双飞桨,綵缕五色丝,纷逐锦标得,悬望霓旌麾。

意思:黄帽子双飞桨,彩缕五色丝,纷纷追逐锦标得,悬念霓旌麾。

出自作者[清]乾隆的《竞渡》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岁时风俗的诗,通过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首联点明了风俗的起源和沿革,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但人们逐渐演变成了龙舟竞渡的活动。诗人通过描述这个风俗的起源和演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颔联描绘了端午节的天气和环境,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天气宜人,正是龙舟竞渡的好时节。 接下来的几联详细描绘了龙舟竞渡的场景,从金黄色的龙舟在水中闪耀,到桨手们穿着五彩丝带奋力划桨,再到争夺锦标的过程,都表现得生动逼真。然而,诗人在尾联中却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指出人们过于追求名利,而忽视了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们过于追求名利的批评。这首诗语言优美,描绘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此俗始荆楚,特以纪岁时,初因吊忠悃,相沿竞水嬉。
夏五真夏五,风日薰且熙,况当膏雨霑,应节聊拈题。
昆明闪金波,回堤灿蜀葵,中流九龙舟,谁肯相参差。
黄帽双飞桨,綵缕五色丝,纷逐锦标得,悬望霓旌麾。
既闹旋亦寂,凭观有所思,我观竞之义,所包未可涯。
聊举数端言,以当—解颐,四时唯其竞,双丸日夜驰,江河唯其竞,东去不复归。
大鹏竞图南,翼若云天垂,蟪蛄竞春秋,各各不相知。
其间人更甚,率被名利羁,
作者介绍 乾隆简介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乾隆帝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关键词解释

  • 五色

    读音:wǔ sè

    繁体字:五色

    意思:
     1.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孙星衍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

  • 双飞

    读音:shuāng fēi

    繁体字:雙飛

    英语:touch-line [football]

    意思:(双飞,双飞)

     1.成对飞翔。
      ▶三国·魏·曹丕《清河作》诗:“愿为晨风鸟

  • 黄帽

    引用解释

    1.黄颜色的帽子。《史记·佞幸列传》“以濯船为黄头郎”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著黄帽也。” 宋 苏轼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霜风可使吹黄帽,樽酒那能泛浪花。” 宋 杨万里 《送黄仲秉少卿知泸州》诗:“安得欹黄帽,相徙却白头。”

    2.船夫。 宋 周邦彦 《蓦山溪》词:“ 周郎 逸兴,黄帽侵云水

  • 色丝

    读音:sè sī

    繁体字:色絲

    意思:(色丝,色丝)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脩曰:‘解不?’……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

  • 锦标

    读音:jǐn biāo

    繁体字:錦標

    英语:prize

    意思:(锦标,锦标)

     1.锦制的旗帜,古代用以赠给竞渡的领先者。后亦以称竞赛优胜者所得的奖品。
      ▶唐·白居易《和春深

  • 旌麾

    读音:jīng huī

    繁体字:旌麾

    意思:亦作“旍麾”。
     
     1.帅旗。
      ▶《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大破遂军,得其旌麾。”
      ▶《梁书•武帝纪上》:“旍麾所指,威稜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