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红桂树》 后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

后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

意思:后来一直与其他绚丽,如丹见本心。

出自作者[唐]李德裕的《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红桂树》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尘外之物,表达了对高洁、纯净事物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一棵瑶林树,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纯洁事物的追求。 首句“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直接点明主题,诗人想要寻找尘世之外的事物,而这棵树就像是瑶林一样,代表着高洁、纯净的事物。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瑶林树比作尘外之物,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事物的向往。 “后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这句诗描绘了瑶林树的美丽姿态,没有一点瑕疵,如同丹砂见之于本心,纯洁无暇。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进一步强调了瑶林树的纯洁和高贵,表达了自己对这种事物的敬仰之情。 “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这句诗进一步描述了瑶林树的美丽姿态和芳香之意,寄托在幽深之处。这句诗强调了瑶林树的品质和内涵,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更是内在的品质和精神的体现。 “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最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用鲜艳的花朵的颜色,来映照这棵瑶林树,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句诗充满了热情和决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瑶林树,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纯净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品质和精神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
后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
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
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

关键词解释

  • 本心

    读音:běn xīn

    繁体字:本心

    英语:conscience

    意思:
     1.天性,天良。
      ▶《孟子•告子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

  • 后素

    读音:hòu sù

    繁体字:後素

    意思:(后素,后素)
    在众色间敷以白色。
      ▶《论语•八佾》:“绘事后素。”
      ▶何晏集解:“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