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景逊》 目迎秦塞雁,心过陇山云。

目迎秦塞雁,心过陇山云。

意思:眼睛迎接秦塞雁,心过陇山说。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寄景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不舍。 首句“别后西城上,来须到日曛”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同时也预示了重逢的期待。诗人与友人分别在西城的黄昏时刻,而约定重逢的时间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这种时间的对比,既体现了分别的伤感,也表达了对重逢的期盼。 “目迎秦塞雁,心过陇山云”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望向秦塞,希望能看到友人的身影,而心中则想着经过陇山的云,希望能与友人相会。这种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出来,使得诗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寡合无如我,高怀少似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敬仰和欣赏。诗人自己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的人,而友人则是一个胸怀高远、志趣相投的人。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 最后两句“相思只相望,徒尔托云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期盼。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见,但只能寄托于云端的相遇,这种无奈和思念之情通过诗句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不舍。诗中通过对场景、情感的生动描绘,使得诗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赞赏之情。这首诗是一首深情款款的离别诗,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别后西城上,来须到日曛。
目迎秦塞雁,心过陇山云。
寡合无如我,高怀少似君。
相思只相望,徒尔托云云。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塞雁

    读音:sāi yàn

    繁体字:塞雁

    意思:亦作“塞鴈”。
     塞鸿。
      ▶唐·杜甫《登舟将适汉阳》诗:“塞雁与时集,樯乌终岁飞。”
      ▶元·萨都剌《题扬州驿》诗:“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鴈一声霜满天。”

  • 陇山

    读音:lǒng shān

    繁体字:隴山

    意思:(陇山,陇山)
    山名。
      ▶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古时又称陇坂、陇坻。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斤江水》:“陇山、终南山、惇物山在扶风·武功县西南也。”

  • 秦塞

    读音:qín sāi

    繁体字:秦塞

    意思:秦代所建的要塞。
      ▶唐·李白《蜀道难》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唐·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归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