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马嵬二首》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意思:君王如果道能够颠覆国家,玉辇怎么过马嵬。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马嵬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马嵬》七绝,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故事的回顾,表达了对唐玄宗荒淫误国导致生灵涂炭的愤慨,对普通百姓因战乱而妻离子散的同情。 首联“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描绘了安史之乱的激烈场面,马、燕犀等动物形象生动,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红粉和灰烬象征着杨贵妃的香消玉殒和唐王朝的衰落。 颔联“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是对唐玄宗的批评,暗示他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顾国家安危,导致了国家的衰败。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的情景,表达了对唐玄宗荒淫误国的批判和对百姓无辜受难的同情。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用卢家莫愁女的典故来暗示杨贵妃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贵妃被赐死的同情和对唐玄宗的讽刺。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批判。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君王

    读音:jūn wáng

    繁体字:君王

    英语:royalty

    意思:
     1.古称天子或诸侯。
      ▶《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郑玄笺:“室家,一家之内。

  • 马嵬

    读音:mǎ wéi

    繁体字:馬嵬

    意思:(马嵬,马嵬)
    地名。在陕西省·兴平县。
      ▶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途次马嵬驿,卫兵杀杨国忠,玄宗被迫赐杨贵杞死,葬于马嵬坡。
      ▶唐·李商隐《马嵬》诗之一:“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