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宛陵条风楼寄窦常侍》 只有远山含暖律,不知高阁动归心。

只有远山含暖律,不知高阁动归心。

意思:只有远山含暖律,不知道高阁动同心。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登宛陵条风楼寄窦常侍》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特定时节的心情,以及周围环境的美丽和宁静。 首句“乱罹时节懒登临”,表达了作者在乱罹(即战乱)时节,由于心情的沉重和疲惫,不愿意出门登高远眺。这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战乱的无奈和痛苦,也暗示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试借条风半日吟”,作者想要借半日的清风,去享受一下诗人的生活。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只有远山含暖律”和“不知高阁动归心”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远山和高阁拟人化,让它们也具有了情感和律动。前者表达了作者对远山的喜爱和赞美,后者则表达了作者对归家的渴望和思念。 “溪喧晚棹千声浪,云护寒郊数丈阴”,这两句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喧闹和阴凉,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心情。溪流的喧闹和云层的阴凉,都为作者的心情增添了一份宁静和舒适。 “自笑疏慵似麋鹿,也教台上费黄金”,最后两句,作者自嘲自己的疏懒像麋鹿一样,但也承认这种生活也有其价值。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接受,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在乱罹时节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宁静,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乱罹时节懒登临,试借条风半日吟。
只有远山含暖律,不知高阁动归心。
溪喧晚棹千声浪,云护寒郊数丈阴。
自笑疏慵似麋鹿,也教台上费黄金。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高阁

    读音:gāo gé

    繁体字:高閣

    英语:shelf; mansion

    意思:(高阁,高阁)

     1.高大的楼阁。
      ▶《后汉书•樊宏传》:“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

  • 归心

    读音:guī xīn

    繁体字:歸心

    英语:converted to (religion)

    意思:(归心,归心)

     1.诚心归附。
      ▶《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

  • 远山

    读音:yuǎn shān

    繁体字:遠山

    意思:(远山,远山)

     1.远处的山峰。
      ▶南朝·宋·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白居易《晚望》诗:“独在高亭上

  • 只有

    读音:zhǐ yǒu

    繁体字:衹有

    短语:就 仅 单独 才 止 特 单单 独 不过 光 无非 偏偏 只要 一味 徒 但 独自 只是 单纯 惟独 单 惟 惟有 仅仅 只

    英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