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柘枝妓》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意思: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柘枝妓》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宴会场景的诗,通过对宴会上舞蹈和表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宴会的热烈和欢乐气氛。 首句“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描绘了宴会的场景,筵席平坦地展开,鼓声连续响起,催促着表演的开始。这两句通过简单的描述,就营造出宴会的热闹和欢快气氛。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细节。红蜡烛被缓缓移动,舞蹈开始了,穿着紫罗衫的舞者表演柘枝舞,他们的动作优雅而有力。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是对舞蹈的细节描绘。舞者身上的带子坠着钿胯,花腰上加重,帽子在转动的金铃中雪面上回旋。这些细节描绘使得舞蹈的形象更加生动。 最后两句“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表达了宴会即将结束,但欢乐的气氛却让人难以忘怀。人们随着舞蹈的结束而离开,但是宴会的气氛和欢乐却像云彩和雨一样,将他们带向“阳台”,寓意着宴会的余韵将长久留存。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和舞蹈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宴会的热烈和欢乐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欢乐场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蜡烛

    读音:là zhú

    繁体字:蠟燭

    英语:candle

    意思:(蜡烛,蜡烛)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周仲智

  • 红蜡

    读音:hóng là

    繁体字:紅蠟

    意思:(红蜡,红蜡)
    亦作“红腊”。
     红烛。
      ▶唐·皮日休《春夕酒醒》诗:“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前蜀·韦庄《病中闻相府夜宴戏赠集贤卢学士》

  • 桃叶

    读音:táo yè

    繁体字:桃葉

    意思:(桃叶,桃叶)

     1.晋·王献之爱妾名。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郭茂倩解题引《古今乐录》:“桃叶,子敬妾名……子敬,献之字也。”
      ▶宋·张敦

  • 罗衫

    读音:luó shān

    繁体字:羅衫

    意思:(罗衫,罗衫)
    丝织衣衫。
      ▶唐·韦应物《白沙亭逢吴叟歌》:“龙池宫里上皇时,罗衫宝带香风吹。”
      ▶唐·章孝标《柘枝》诗:“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