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县斋秋晚酬友人朱瓒见寄》 千枝白露陶潜柳,百尺黄金郭隗台。

千枝白露陶潜柳,百尺黄金郭隗台。

意思:千枝白露陶潜柳,百尺黄金郭隗台。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县斋秋晚酬友人朱瓒见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中和节后捧琼瑰,坐读行吟数月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节日之后捧起美玉般的诗歌,开始阅读和吟咏,这一举动象征着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而“坐读行吟数月来”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痴迷和投入,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 “只叹雕龙方擅价,不知赪尾竟空回。”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面对那些擅长雕琢龙形玉器的匠人,却感到自己的才华无法与之相媲美。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才华的谦逊和对未来的期待。 “千枝白露陶潜柳,百尺黄金郭隗台。”这两句诗以优美的意象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其中既有陶渊明的柳树,又有郭隗的黄金台,这些意象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惆怅报君无玉案,水天东望一裴回。”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惆怅和期待。诗人感到报效国家的机会渺茫,只能在水中天边徘徊,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自己的才华和环境描绘,展现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报效国家的渴望和迷茫。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中和节后捧琼瑰,坐读行吟数月来。
只叹雕龙方擅价,不知赪尾竟空回。
千枝白露陶潜柳,百尺黄金郭隗台。
惆怅报君无玉案,水天东望一裴回。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百尺

    读音:bǎi chǐ

    繁体字:百尺

    意思: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左思《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文选•鲍照

  • 白露

    读音:bái lù

    繁体字:白露

    短语:大暑 春分 小满 立夏 清明 霜冻 大雪 小雪 大寒 小暑 立秋 芒种 雨水 夏至 霜降 寒露 冬至 立春 秋分 惊蛰

    英语:White

  • 隗台

    读音:wěi tái

    繁体字:隗檯

    解释:1.战国燕昭王为郭隗筑的台。也称黄金台。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