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从弟游江淮兼谒鄱阳刘太守》 须知圣代举贤良,不使遗才滞一方。

须知圣代举贤良,不使遗才滞一方。

意思:要了解当代推举贤良,不派遣才待在一个地方。

出自作者[唐]李颀的《送从弟游江淮兼谒鄱阳刘太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都门柳色、江上人、清风、芳草、泊舟、猿声、浔阳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首句“都门柳色朝朝新”描绘了都门外的柳树新绿的景象,早晨的阳光照耀着柳树,使得它们更加鲜亮。这一句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后面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念尔今为江上人”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尔”指的是亲人,“江上人”则暗示了他们可能身处远离都门的远方。 “穆陵关带清风远”和“彭蠡湖连芳草春”两句,描绘了远方的风景,关隘清风拂面,湖泊芳草萋萋,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泊舟借问西林寺,晓听猿声在山翠”两句,描绘了作者在船上向西林寺询问猿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风物的深深眷恋。 “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醉”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时局的感慨。鸿雁南飞,湓水东流,这些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 最后,“须知圣代举贤良,不使遗才滞一方”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期望和信心,希望朝廷能够广纳贤良,不使有才能的人滞留于一方。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都门柳色、清风、芳草、泊舟、猿声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期望和信心。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乡和时局的关怀和忧虑,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都门柳色朝朝新,念尔今为江上人。
穆陵关带清风远,彭蠡湖连芳草春。
泊舟借问西林寺,晓听猿声在山翠,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醉。
须知圣代举贤良,不使遗才滞一方。
应见鄱阳虎符守,思归共指白云乡。
作者介绍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关键词解释

  • 圣代

    读音:shèng dài

    繁体字:聖代

    英语:sundae

    意思:(圣代,圣代)
    旧时对于当代的谀称。
      ▶晋·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熙光圣代,迈勋九区。”
      ▶南朝

  • 贤良

    读音:xián liáng

    繁体字:賢良

    英语:able and virtuous

    意思:(贤良,贤良)

     1.有德行才能。
      ▶《汉书•孔光传》:“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

  • 须知

    读音:xū zhī

    繁体字:須知

    短语:事项

    英语:(n) preliminary instructions; rules that must be known before starting sth

  • 一方

    读音:yī fāng

    繁体字:一方

    英语:one

    意思:
     1.一边。多指远处。
      ▶《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郑玄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