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壬戌二月》 山城二月景如何,行处时时听踏歌。

山城二月景如何,行处时时听踏歌。

意思:山景城二月怎么样,走路时经常听踏歌。

出自作者[宋]徐玑的《壬戌二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城二月景色的诗,通过对山城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首联“山城二月景如何,行处时时听踏歌。”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城的二月景色,同时通过“时时听踏歌”这一动作,表达了山城生活的节奏感和活力。踏歌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舞蹈,人们在行走时通过步伐和节奏创造出美妙的音乐,这也体现了山城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颔联“淡色似黄杨叶小,浓香如蜜菜花多。”诗人通过色彩和气味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山城的二月景色。杨叶的颜色淡黄,小而精致,菜花的香气浓郁,如同蜜一般。这些细节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城的二月,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颈联“春容每到晴时改,天气偏从雨后和。”诗人通过描述天气变化,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欣赏。每当天气放晴,春天的面貌就会有所改变,而雨后的天气也总是给人带来一种和谐的感觉。这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欣赏。 尾联“好向溪头寻钓侣,小溪边夕涨清波。”诗人通过寻找钓鱼伴侣的描绘,表达了对山城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溪头寻找到一位钓鱼伴侣,夕阳下小溪边的水涨清波,这样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到宁静、舒适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城二月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诗人通过对色彩、气味的描绘,以及对天气变化的描述,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同时,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对山城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城二月景如何,行处时时听踏歌。
淡色似黄杨叶小,浓香如蜜菜花多。
春容每到晴时改,天气偏从雨后和。
好向溪头寻钓侣,小溪边夕涨清波。
作者介绍 徐玑简介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永嘉四灵之一。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

关键词解释

  • 踏歌

    解释

    踏歌 tàgē

    [Ta-ge, singing and dancing at once] 传统的群众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同的特征是集体性,参加者围成圆圈或排列成行,互相牵手或搭肩,上身动作不多,主要是脚下的舞步变化,边歌边舞

    <

  • 山城

    读音:shān chéng

    繁体字:山城

    英语:mountain city

    意思:
     1.依山而筑的城市。
      ▶北周·庾信《奉和泛江》:“岸社多乔木,山城足迴楼。”
      ▶唐·白

  • 二月

    读音:èr yuè

    繁体字:二月

    造句:

  • 时听

    读音:shí tīng

    繁体字:時聽

    意思:(时听,时听)
    时人的视听。
      ▶汉·蔡邕《朱公叔謚议》:“惧礼废日久,将诡时听。”
      ▶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虽其言鄙野,足以备于用。然而阙其文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