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僧院夏日和酬朱仲方》
卧屏来看否,天姥雪千寻。
卧屏来看否,天姥雪千寻。
意思:
卧屏来看吗?,天姥雪千寻。
出自作者[宋]林逋的《僧院夏日和酬朱仲方》
全文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一处幽静庭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追求清静、超脱世俗的心境。诗中出现的意象如院、鹤、蝉、云、竹等,都被用来营造出一种静谧、清雅的氛围。同时,通过“掩萧森”、“输静立”、“伴清吟”等词语的运用,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以及他对清幽生活环境的向往。整首诗在语言和意境上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酴醾约我早来看,及至来看花已残。
--
出自《披僊阁上酴醾二首》作者:[宋]杨万里
醉来看。
--
出自《梅花引·千里月》作者:[宋]刘均国
月色夜来看。
--
出自《菩萨蛮·吟风敲遍阑干曲》作者:[宋]杨泽民
将来看。
--
出自《忍辱仙人 春泽》作者:[元]丘处机
师父来看我。
--
出自《玉花洞》作者:[元]王哲
来看千千度。
--
出自《点绛唇·玉立霞升》作者:[宋]王千秋
来看花成趣。
--
出自《点绛唇 雨中故人相过》作者:[元]王恽
美人卧屏席。
--
出自《日出东南隅行》作者:[南北朝]谢灵运
文梓裁凭几,生绡画卧屏。
--
出自《次韵杨孟载感故园池阁(四首)》作者:[明]徐贲
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
出自《兰》作者:[宋]刘克庄
蛇翳堕瓮鞭弗灵,丰隆困卧屏翳死。
--
出自《得雨行》作者:[宋]何梦桂
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
--
出自《春愁曲》作者:[唐]温庭筠
千寻木兰馆。
--
出自《咏画屏风诗 十》作者:[南北朝]庾信
高阁千寻起。
--
出自《咏画屏风诗 七》作者:[南北朝]庾信
高阁千寻跨。
--
出自《咏画屏风诗 十四》作者:[南北朝]庾信
灵驾千寻上。
--
出自《道士步虚词 八》作者:[南北朝]庾信
擢本或千寻。
--
出自《咏树诗》作者:[南北朝]庾信
千寻文杏照。
--
出自《登州中新阁诗》作者:[南北朝]庾信
气干郁千寻。
--
出自《木兰花慢 为张詹事寿》作者:[元]王恽
诗句原文
一院掩萧森,晨凉又夕阴。
鹤应输静立,蝉合伴清吟。
著壁云衣重,通帘竹翠深。
卧屏来看否,天姥雪千寻。
作者介绍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关键词解释
千寻
读音:
qiān xún
繁体字:
千尋
意思:
(千寻,千寻)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左思《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
千寻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