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重送王十》 雁飞不见行尘灭,景下山遥极目寒。

雁飞不见行尘灭,景下山遥极目寒。

意思:大雁飞不见行尘灭,景下山遥极目寒。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重送王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情感。 首句“分袂还应立马看”中,“分袂”指的是离别,“立马”则表示离别后的伫立。诗人用“应”字表达了他对离别场景的想象,他站在那里,久久地凝视着对方,不愿离去。这一句描绘出了诗人深深的留恋和不舍。 “向来离思始知难”一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的情感。他曾经以为离别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然而,真正面对离别时,他才明白这种思念是多么的痛苦和艰难。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体验和反思。 “雁飞不见行尘灭”一句,诗人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大雁南飞的景象来象征离别的人渐行渐远,消失在视线之外。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悲伤和无奈。 “景下山遥极目寒”一句中,“景山”指的是远处的山峰,“寒”则表达了离别的凄凉和冷清。诗人站在那里,看着远处的山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悲伤。这一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离别的深刻体验和反思,以及运用象征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无奈。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分袂还应立马看,向来离思始知难。
雁飞不见行尘灭,景下山遥极目寒。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极目

    读音:jí mù

    繁体字:極目

    短语:一览 一览无余

    英语:look as far as the eye can

    意思:(极目,极目)

     1.满目;充满视野。

  • 下山

    读音:xià shān

    繁体字:下山

    英语:diphead

    意思:古诗《上山采蘼芜》:“上山採蘼芜,下山逢故夫。”后以“下山”借指妇女被丈夫遗弃。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唐女道鱼玄机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行尘

    读音:xíng chén

    繁体字:行塵

    意思:(行尘,行尘)
    行走时扬起的尘埃。常用以形容远行者。
      ▶南朝·梁·江淹《别赋》:“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唐·王维《观别者》诗:“车从望不见,时时

  • 灭景

    读音:miè yǐng

    繁体字:滅景

    意思:(灭景,灭景)
    隐蔽形影。谓隐居。景,同“影”。
      ▶晋·陆云《荣启期赞》:“常被裘带索,行吟于路,曰:‘吾着裘者何求,带索者何索?’遂放志一邱,灭景林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