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甘露寺北轩》 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

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

意思:将来会有挑衣服离开,不向山上的和尚解释姓名。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寄题甘露寺北轩》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描绘了作者在北轩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句“曾向蓬莱宫里行”引入了神秘的象征——蓬莱宫,暗示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接下来,“北轩阑槛最留情”表明作者在北轩的阑槛前流连忘返,这里的“留情”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情感。 “孤高堪弄桓伊笛”和“缥缈宜闻子晋笙”两句,分别以桓伊和子晋的笛声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高雅、孤高之美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诗将自然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天接海门秋水色”和“烟笼隋苑暮钟声”两句,描绘了北轩阑槛外的秋景,海门的秋水和隋苑的暮钟声,都为整首诗增添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最后,“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世俗的淡泊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也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诗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情感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非常优美,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舒适和愉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向蓬莱宫里行,北轩阑槛最留情。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
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年会

    读音:nián huì

    繁体字:年會

    英语:annual meeting

    意思:(年会,年会)
    社会团体一年一度举行的集会。

    解释:1.社会团体一年一度举行的

  • 姓名

    读音:xìng míng

    繁体字:姓名

    英语:name and surname

    意思:姓和名字。
      ▶《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
     

  • 他年

    引用解释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 荷衣

    引用解释

    1.传说中用荷叶制成的衣裳。亦指高人、隐士之服。《楚辞·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吕延济 注:“芰製、荷衣,隐者之服。” 唐 钱起 《送邬三落第还乡》诗:“荷衣垂钓且安命, 金马 招贤会有时。” 明 高启 《归吴至枫桥》诗:“寄语里閭休復羡,锦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