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永叔子履冬夕小斋联句见寄》 遥知夜相过,对语冷无火。

遥知夜相过,对语冷无火。

意思:遥知晚上来过,对话冷不火。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永叔子履冬夕小斋联句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学术和人生感慨。 首联“遥知夜相过,对语冷无火”,描绘了诗人对朋友深夜交谈的想象,虽然环境寒冷,但他们的交谈热情高涨,无火也温暖。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颔联“险辞斗尖奇,冻地抽笋笴”,描述了朋友之间的学术讨论,用词巧妙,如同在严寒中抽笋笴一样精彩。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学术追求的赞赏和对他们智慧的钦佩。 颈联“唫成欲寄谁,谈极唯思我”,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诗人吟诗作赋,想要赠予朋友,但却不知道该寄给谁,最后发现只有诗人自己才是最好的赠予。 诗的尾联“到时春怡怡,万柳枝娜娜。定应人折赠,只恐絮已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当春天到来时,万柳枝条婀娜多姿,那时人们会互相折柳赠别,就像诗人的友情一样美好。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友情的深情描绘和对学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世态的感慨和对贫病的无奈,但整体情感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遥知夜相过,对语冷无火。
险辞斗尖奇,冻地抽笋笴。
唫成欲寄谁,谈极唯思我。
学术穷後先,文字少许可。
敢将蠡测海,有似脂出輠。
必饿尝见忧,此病各又果。
弊驾当还都,重门不须鏁。
到时春怡怡,万柳枝娜娜。
定应人折赠,只恐絮已堕。
行橐且不贫,明珠藏百颗。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遥知

    读音:yáo zhī

    繁体字:遙知

    意思:(遥知,遥知)
    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王安石《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无火

    读音:wú huǒ

    繁体字:無火

    意思:(无火,无火)

     1.没有火光。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苻坚》:“初坚之未乱,关中土燃,无火,而烟气大起,方数十里中,月余不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