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幼史》 淮右寇未散,江西岁再徂。

淮右寇未散,江西岁再徂。

意思:淮右侵犯不散,江西每年两次到。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送幼史》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诗,它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年代的离别场景,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不舍。 首句“淮右寇未散,江西岁再徂”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现实,淮右的敌人还没有被击退,而作者在江西又度过了一年。这两句诗将战争的残酷性和时间的持续性巧妙地结合起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里干戈地,行人风雪途”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背景,作者的故乡曾经是战争的地区,而行人则在风雪中赶路。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表达了对行人的同情。 “此时与尔别,江畔立踟蹰”这两句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情感,此时与友人分别,我在江边久久伫立,不忍离去。这两句诗将作者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同时也为这首诗画上了句号。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它通过描绘战争年代的离别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不禁为作者的情感所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淮右寇未散,江西岁再徂。
故里干戈地,行人风雪途。
此时与尔别,江畔立踟蹰。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江西

    读音:jiāng xī

    繁体字:江西

    意思:隋·唐以前,习惯上称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为江西;有时又泛称长江以北包括中原地区在内为江西。
      ▶《史记•项羽本纪》:“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