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句》 粟多未必全为计,师老须防有伏兵。

粟多未必全为计,师老须防有伏兵。

意思:粮食多未必全是计划,师老要防止有伏兵。

出自作者[唐]李建勋的《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桃花、流水、粟多、师老、云壑、山门、松等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句“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桃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和永恒,流水则象征着时间的流转。诗人用“须长信”来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不学刘郎那样去而复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句“粟多未必全为计,师老须防有伏兵”,诗人提醒人们,虽然粟多可能是好事,但也不能完全相信,因为这可能隐藏着危险。同样,军队在老练的将领指挥下可能无懈可击,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敌人可能设下埋伏。这表达了诗人对事物复杂性的深刻认识和对谨慎处世的告诫。 第三句“遍寻云壑重题石,欲下山门更倚松”,诗人通过对云壑、山门、松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遍寻云壑,重题石,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而欲下山门更倚松,则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即人生就像行走在山路上,需要不断地调整方向和步伐,才能走得更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提醒人们要谨慎处世,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和步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
粟多未必全为计,师老须防有伏兵。
遍寻云壑重题石,欲下山门更倚松。
作者介绍
李建勋[公元八七二年左右至九五二年]字致尧,广陵人,南唐大臣 [1]  。(全唐诗作陇西人。此从唐才子传)约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卒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年约八十一岁。

少好学能属文,尢工诗。南唐主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策,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昪元五年,(公元九四一年)放还私第。嗣主李璟,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年已八十。时宋齐丘隐居洪州西山,建勋常往造谒致敬。后归高安别墅,一夕,无病而终。建勋著有钟山集二十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伏兵

    读音:fú bīng

    繁体字:伏兵

    短语:敢死队 疑兵 孤军

    英语:ambush

    意思:埋伏下来伺机袭击敌人的军队。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益为疑兵,陈船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