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卜算子·风生杜若洲》 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

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

意思:无奈荷花不应人,背部立哭红雨。

出自作者[宋]张孝祥的《卜算子·风生杜若洲》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古诗,名为《风荷》。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在暮色中漫步在垂杨浦,看到风中的杜若洲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感悟。 首先,诗的开头,“风生杜若洲,日暮垂杨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杜若洲是洲上长满杜若,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繁茂和生机勃勃。而垂杨浦则描绘了垂杨树在夕阳下的美丽景象,垂杨树在暮色中显得更加美丽,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 接着,“行到田田乱叶边,不见凌波女。”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垂杨浦中漫步的情景。田田乱叶指的是荷叶,荷叶在风中摇曳生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但是,作者并没有找到他期待中的凌波女,即传说中的洛神。这暗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失落。 “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孤独地倚着高楼的栏杆,想要向荷花倾诉心声的情景。荷花在这里象征着纯洁和高雅,作者希望通过与荷花的对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最后,“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荷花的失望和无奈。荷花并没有回应他的呼唤,反而背对着他流泪。这暗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无法把握的无奈和失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感悟。它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失落,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无常。整首诗充满了诗意的美感和哲理的深度,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生杜若洲,日暮垂杨浦。
行到田田乱叶边,不见凌波女。
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
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
作者介绍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红雨

    读音:hóng yǔ

    繁体字:紅雨

    英语:blood rain

    意思:(红雨,红雨)

     1.红色的雨。
      ▶《说郛》卷三一引《致虚阁杂俎》:“天宝十三年,宫中下红雨,色若桃花。

  • 荷花

    解释

    荷花 héhuā

    (1) [lotus]

    (2) 多年生草本,生于水中,叶圆大,花红或白,种子称莲,地下茎为藕

    (3) 莲的花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无奈

    读音:wú nài

    繁体字:無奈

    短语:迫于

    英语:cannot help but

    意思:(无奈,无奈)
    亦作“无柰”。
     
     1.谓无可奈何。

  • 不应

    读音:bù yīng

    繁体字:不應

    意思:(不应,不应)
    I

     1.不应该。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古今小说•李公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