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作收身去,终余报国诚。
意思:虽然作收身去,最终我报国家真正。
出自作者[宋]孙应时的《挽吴给事芾》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早岁规模大,中年出处明。两朝高献纳,六郡凛威名。虽作收身去,终余报国诚。秣陵天下计,惆怅此时情。》是一首对古代名将的赞扬和敬仰之情的诗。通过对这位将领早年、中年、晚年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将领的敬仰之情和对这位将领的报国之诚的赞赏。
首联“早岁规模大,中年出处明”,描绘了这位将领早年就有着宏大的志向和明确的政治立场,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信念。这一联通过对比早年和中年,突出了这位将领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成长,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颔联“两朝高献纳,六郡凛威名”,进一步描述了这位将领在两朝中的贡献和威名。他为国家献言献策,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以自己的威武之姿为国家树立了榜样。这一联通过描述他的功绩和威名,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赞美之意。
颈联“虽作收身去,终余报国诚”,表达了这位将领虽然已经辞官归隐,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报国之诚。这一联通过描述他的归隐之举,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赞赏之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将领的敬意和尊重。
尾联“秣陵天下计,惆怅此时情”,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将领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思念之情。作者在南京(秣陵)思念着这位将领,感叹着他的离去和国家的变迁,表达了对这位将领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将领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将领的敬仰之情和对这位将领的报国之诚的赞赏。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国家变迁和历史人物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将领的敬意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