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醉落魄/一斛珠 苏州阊门留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

离亭欲去歌声咽。

意思:离亭想去唱歌声咽。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醉落魄/一斛珠 苏州阊门留别》

全文赏析

【注释】: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9 月。时苏轼离杭州赴密州(今山东诸城 ),途经苏州时,有歌妓在阊门为他设宴饯行,苏轼赋此词以为酬赠。这首赠妓词,摆脱了以往代他人抒情的框框,融注了作者个人的身世感慨。作者将歌妓视作自己沦落天涯时的知音,并通过“旧交新贵音书绝”与“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的对比,显出歌妓不趋炎附势的品德。整首词有天然去雕饰之美,读之令人神往。
上片先是直抒思乡之情,谓虽已“甚颜华发”,却是“故山归计”仍未决。以问句出之,见感慨更深。
作者此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导致了“旧交新贵音书绝”。而且眼前,“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只有这位歌妓情意恳切,输肝沥胆,是可贵的知己。在这首阊门留别词中,可以看到作者不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侍宴的歌妓,对她以及她们寄予深刻的同情,而且进一步把佳人当作可以推心置腹的知音,把自己的宦游漂泊与歌妓不幸的命运联系起来 。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有不幸的命运,在临别之际,作者自然会触动真情。
下片写与佳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殷勤别”到“离亭欲去”,意脉相连 ,过片自然。不同的是上片由己及人,下片由人到己,充分体现出双方意绪契合,情感交流。歌妓擅唱,以歌赠别属情理之中。但与自己最爱重的知音作别,就必然是未歌先凄咽,以至于泣不成声。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咽”字说尽了佳人的海样情深。十月初冬,寒风袭人,但双方只觉得离愁如满天细雨,纷纷扬扬,无穷无尽,一时意忘了冷风吹泪脸。
结句用武则天《如意娘》诗之诗意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者用意则更进一层,劝佳人不用罗巾揾泪,任它洒满罗衫,等待再次相会时,以此作为相知贵心的见证。这既是劝慰佳人,也是自我宽解,今日洒泪相别,但愿后会有期。
纵观苏轼的一生,一直处于“欲仕不能,欲隐不忍”的矛盾中。自因反对新法而离京后,他郁郁不得志,思归故里之情更为迫切。此词即流露出上述思想。

相关句子

  • 歌声软。-- 出自《点绛唇·十载风霜》作者:[元]刘秉忠
  • 歌声才度。-- 出自《点绛唇·一片南云》作者:[宋]曹组
  • 歌声缓与。-- 出自《摸鱼儿 次韵庐疏齐宪使题岁寒亭 此首下原附》作者:[元]程文海
  • 歌声暮。-- 出自《庆清朝·碧玉云深》作者:[宋]李宏模
  • 歌声缓。-- 出自《点绛唇·冰玉神人》作者:[宋]谈羲仲
  • 歌声缓度。-- 出自《摸鱼儿·小林峦》作者:[宋]卫宗武
  • 歌声里。-- 出自《点绛唇·十日春风》作者:[宋]冯时行
  • 歌声缓。-- 出自《点绛唇·冰雪神人》作者:[元]元好问
  • 歌声阕。-- 出自《应天长·残蝉渐绝》作者:[宋]柳永
  • 展歌声。-- 出自《梁南郊登歌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 离亭柳。-- 出自《秦楼月》作者:[元]刘秉忠
  • 飞伴离亭酒。-- 出自《虞美人·去年同醉黄花下》作者:[宋]冯时行
  • 离亭暗风雨。-- 出自《落第西还别魏四懔》作者:[唐]陈子昂
  • 肠断离亭酒。-- 出自《点绛唇·十六芳年》作者:[元]元好问
  • 秋到离亭暮。-- 出自《送三韩李若士省亲之楚(若士尊公时提督湖广》作者:[清]陈维崧
  • 今朝欲去。-- 出自《清平乐·今朝欲去》作者:[宋]戴复古
  • 人欲去。-- 出自《垂丝钓·玉纤半露》作者:[宋]杨无咎
  • 欲去徘徊。-- 出自《浪淘沙·浅约未曾来》作者:[宋]吴元可
  • 人欲去。-- 出自《古鸟夜啼 玉簪》作者:[元]元好问
  • 欲去。-- 出自《惜奴娇·歌阕琼筵》作者:[宋]晁补之
  • 拥翘欲去。-- 出自《青玉案·鸣鼍欲引鱼龙戏》作者:[宋]王千秋
  • 春欲去。-- 出自《谒金门·春欲去》作者:[宋]沈端节
  • 山上咽飞泉。-- 出自《菩萨蛮·葛巾自向沧浪濯》作者:[宋]辛弃疾
  • 清溪咽。-- 出自《忆秦娥 用太白韵》作者:[宋]李之仪
  • 江寒雁咽。-- 出自《霜天晓角·江寒雁咽》作者:[宋]陈著
  • 溪声咽。-- 出自《谒金门·溪声咽》作者:[宋]蔡伸
  • 芳井韵,寒泉咽。-- 出自《满江红·露浥初英》作者:[宋]吴文英
  • 气冷咽笳声。-- 出自《重酬杨仆射山亭诗》作者:[南北朝]薛道衡
诗句原文
苍颜华发。
故山归计何时决。
旧交新贵音书绝。
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
潇潇细雨凉吹颊。
泪珠不用罗巾裛。
弹在罗衣,图得见时说。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歌声

    读音:gē shēng

    繁体字:歌聲

    短语:雷声 嘘声 笑声 铃声 雨声 欢呼声 掌声 爆炸声 啭鸣 吼声 吆喝声 哭声 喊声 鸣声

    英语:singing

    意思

  • 离亭

    读音:lí tíng

    繁体字:離亭

    意思:(离亭,离亭)
    古代建于离城稍远的道旁供人歇息的亭子。古人往往于此送别。
      ▶南朝·陈·阴铿《江津送刘光录不及》诗:“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宋徐昌图《临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