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万谔昌秀才》 儒冠难徒行,马骨瘦可数。

儒冠难徒行,马骨瘦可数。

意思:儒冠难以步行,马骨瘦可数。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万谔昌秀才》

全文赏析

这首诗《志士不恋家,安能坐{左口右父}咀》描绘了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于那些为了理想和事业而舍弃家庭的人的敬仰之情。诗中的“志士”指的是那些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而舍弃家庭和舒适生活的人,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儒冠难徒行,马骨瘦可数”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追求理想之路的艰难。儒冠代表着读书人的身份,但并不是唯一的出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代价。而“马骨瘦可数”则形象地表达了追求理想之路的艰辛和不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 “後仆隔山陂,前林遇风雨”这两句诗描绘了追求理想之路上的艰辛和挑战。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才能克服困难。而“後仆隔山陂”则形象地表达了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寒村夜宿时,寂默谁对语”这两句诗描绘了在寒冷的夜晚在乡村中过夜的情景,表达了孤独和寂静的感觉。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有时会感到孤独和寂静,需要自己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追求理想之路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为了理想而舍弃家庭的人的敬佩之情。这首诗通过描绘各种场景和情感,展现了追求理想之路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志士不恋家,安能坐{左口右父}咀。
儒冠难徒行,马骨瘦可数。
後仆隔山陂,前林遇风雨。
寒村夜宿时,寂默谁对语。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儒冠

    读音:rú guān

    繁体字:儒冠

    意思: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

  • 行马

    读音:xíng mǎ

    繁体字:行馬

    意思:(行马,行马)
    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
      ▶清末明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称拒马叉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