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岭驮顷曾有力,岐阳载鼓竟无功。
意思:葱岭驮近来曾有力量,岐阳载鼓竟然没有成功。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赋得牛驼各一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一个形模狞怪、技艺拙劣的驴子的讽刺和批评。驴子在古代中国社会是一种常见的畜力,常常被用来拉车、耕地等。然而,这首诗中的驴子却因为其形模和技艺的拙劣而引起了儿童的惊恐,甚至被比作毫无功绩的葱岭驮顷和岐阳载鼓,这无疑是对其形象的贬低。
首联“形模狞怪骇儿童,技与黔驴大略同。”直接描绘了驴子的丑陋形象和拙劣技艺,让儿童感到惊恐。这一联运用了黔之驴的典故,暗示驴子的技艺与黔之驴并无二致,都是一种虚有其表、毫无用处的表现。
颔联“葱岭驮顷曾有力,岐阳载鼓竟无功。”进一步揭示了驴子的无用之处。它曾经在葱岭上负重有力,也曾在大军载鼓中发挥作用,但最终却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这进一步强调了驴子技艺的拙劣和无能。
颈联“效牵尚记随班后,健倒安知卧棘中。”描述了驴子曾经在战场上跟随队伍后方的场景,但当它倒下时,又怎能知道它在战场上卧棘中的艰难呢?这一联通过对比,进一步揭示了驴子在战场上的无用之处。
尾联“莫信人言君背贵,肉鞍强似锦鞯蒙。”诗人对驴子的评价也表达了对那些只看表面、不重实质的人的批评。他们相信人们所说的驴子背贵,却忽视了肉鞍比锦鞯蒙更有实用价值的事实。这暗示了人们对于驴子的误解和偏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形模狞怪、技艺拙劣的驴子,批评了那些只看表面、不重实质的人,同时也表达了对驴子的同情和怜悯。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对驴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