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玉堂真丈索毋自欺斋诗》 学以致其知,善恶义乃陈。

学以致其知,善恶义乃陈。

意思:学以致其知,善与恶义便陈述。

出自作者[宋]蔡沈的《玉堂真丈索毋自欺斋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道德修养和自我控制的诗歌,它通过描述人心、学习、善恶、知行合一、谨独、好恶择言等方面,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首先,诗人指出人心具有天德,但气禀有昏明,即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可能会受到蒙蔽和影响。因此,学习知识是为了明辨是非,区分善恶,从而更好地践行道德。 接着,诗人强调了去恶守善的重要性。恶既然存在,就必须去除,而善则需要保持和遵循。这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修正,才能达到真正的道德境界。 在知行合一方面,诗人指出虽然知道很多,但行动更为重要。只有通过真诚的实践,才能真正达到道德的完善。如果念虑不实,就会导致言行不一,从而愧对于人。因此,君子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在独处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诗人还强调了择言无在身的重要性。这意味着要对自己的好恶有明确的判断,不要盲目跟随他人或社会潮流。只有选择正确的言辞和行为,才能避免因言行不当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诗人通过居常目在是、以况汤盘铭等描述,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提倡人们要以道德为指导,追求万善皆精纯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启示的诗歌,它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注重自我修养和言行一致,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万善皆精纯的境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心具天德,气禀有昏明。
学以致其知,善恶义乃陈。
恶既在必去,善即在持循。
知之虽曰至,行之贵乎诚。
念虑或未实,覆护寻亦生。
遂令负初心,怛焉愧于人。
君子必谨独,暗室十目瞋。
毫厘不苟徇,隐微常战兢。
好恶慊于己,择言无在身。
由中以达外,万善皆精纯。
大书毋自欺,高斋扁新名。
居常目在是,以况汤盘铭。

关键词解释

  • 善恶

    读音:shàn è

    繁体字:善惡

    意思:(善恶,善恶)
    好坏;褒贬。
      ▶《楚辞•离骚》:“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
      ▶

  • 以致

    读音:yǐ zhì

    繁体字:以緻

    短语:致 致使 造成 促成 招

    英语:to such an extent as to

    意思: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