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九日寄怀田梦鹤兵宪》 登高同节序,垂老各行藏。

登高同节序,垂老各行藏。

意思:登上高处与节序,垂老各行为隐藏。

出自作者[明]谢榛的《九日寄怀田梦鹤兵宪》

全文赏析

这首诗《别后几重阳,停云渺帝乡》是一首表达离别与人生哲理的诗。它描绘了重阳节后,离别在即,停云迷茫,帝乡远隔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联“别后几重阳,停云渺帝乡”,诗人用“几重阳”象征着离别和时间的推移,而“停云渺帝乡”则描绘了离别时故乡的遥远和模糊不清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颔联“登高同节序,垂老各行藏”,诗人用登高和重阳节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用“垂老”来描绘自己即将步入晚年,而“各行藏”则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 颈联“夕鸟安庭树,秋光照野塘”,诗人用夕鸟和庭树来描绘秋天的景象,用“野塘”来描绘广阔的田野和池塘,表达了秋天的寂静和孤独。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尾联“何时问幽寂,岁杪正冰霜”,诗人用“问幽寂”来表达对人生寂静和孤独的思考,用“岁杪”来描绘时间的流逝和即将到来的冬天,“正冰霜”则描绘了冬天的寒冷和肃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重阳节这个特定的场景和意象,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的语言简练而深刻,情感真挚而感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别后几重阳,停云渺帝乡。
登高同节序,垂老各行藏。
夕鸟安庭树,秋光照野塘。
何时问幽寂,岁杪正冰霜。
作者介绍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

关键词解释

  • 垂老

    读音:chuí lǎo

    繁体字:垂老

    英语:approaching old age

    意思:将近老年。
      ▶唐·杜甫《垂老别》诗:“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明·瞿佑《归田诗话•沈

  • 登高

    读音:dēng gāo

    繁体字:登高

    短语:

    英语:uphill

    意思:
     1.升至高处。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同节

    读音:tóng jié

    繁体字:衕節

    意思:(同节,同节)
    同样的节度、规制。
      ▶《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郑玄注:“言顺天地之气与其数。”
      ▶孔颖达疏:“大礼

  • 行藏

    解释

    行藏 xíng cáng

    [one\'s expression and more ment]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