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夏日二首》 欲见清秋近消息,月明白露湿苍苔。

欲见清秋近消息,月明白露湿苍苔。

意思:想看清秋最近消息,月光露水湿青苔。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夏日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重云卷雨过山来,遍洒中田到晓回》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季节变化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雨后重云、晴山阴峡的景色与人事相结合,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期待。 首联“重云卷雨过山来,遍洒中田到晓回”,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雨后重云的景象,云卷雨过,山峦初晴,云雾缭绕,仿佛将雨水遍洒中田,直到天明。这一联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明朗而清新的基调。 颔联“错落晴山移斗极,阴森暗峡宿风雷”,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晴山移极、阴峡宿风的景象,错落有致的晴山在夜色中仿佛移到了北极,阴森的暗峡中风雷交加。这一联既描绘了山峡的阴森壮丽,又暗示了风雨将至的紧张气氛。 颈联“佳人夜夜齐纨恨,骚客年年鹎鵊哀”,诗人将人事融入景色之中,以“佳人”、“骚客”为象征,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思念。佳人因思念而夜夜手持洁白的纨扇,骚客因年华流逝而年年哀叹。这一联将景与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全诗更具有深度和感染力。 尾联“欲见清秋近消息,月明白露湿苍苔”,诗人以期待和希望收束全诗,期盼着清秋季节的消息,而月明白露湿润着青苔,仿佛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这一联既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期待,又以景语结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雨后重云、山峡风雷等自然景象与人事的交织,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思念,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期待和希望。诗中情景交融,语言优美,韵律感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重云卷雨过山来,遍洒中田到晓回。
错落晴山移斗极,阴森暗峡宿风雷。
佳人夜夜齐纨恨,骚客年年鹎鵊哀。
欲见清秋近消息,月明白露湿苍苔。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月明

    读音:yuè míng

    繁体字:月明

    意思:
     1.月光明朗。
      ▶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

  • 白露

    读音:bái lù

    繁体字:白露

    短语:大暑 春分 小满 立夏 清明 霜冻 大雪 小雪 大寒 小暑 立秋 芒种 雨水 夏至 霜降 寒露 冬至 立春 秋分 惊蛰

    英语:White

  • 清秋

    读音:qīng qiū

    繁体字:清秋

    意思:明凈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吴谦牧

  • 明白

    读音:míng bái

    繁体字:明白

    短语:详 略知一二 掌握 亮 辩明 了了 知情 知底 明亮 晓得 晓 懂 知 喻 未卜先知 知晓 接头 敞亮 明 解

    英语:obvious

  • 苍苔

    读音:cāng tái

    繁体字:蒼苔

    英语:green liverwort

    意思:(苍苔,苍苔)
    青色苔藓。
      ▶晋·潘岳《河阳庭前安石榴赋》:“壁衣苍苔,瓦被驳鲜,处悴而荣,在幽弥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