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禅静寺集翠堂示堂中老人琳径山诗》 短墙分竹色,虚户纳松声。

短墙分竹色,虚户纳松声。

意思:短墙分竹色,虚户采纳松声。

出自作者[宋]毛滂的《书禅静寺集翠堂示堂中老人琳径山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寂静而优美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追求清静、超脱世俗的心境。 首联“烟岫供寒翠,风帘舞小晴。”描绘了远处的山峰在烟雾中呈现出寒冷的翠绿色,风吹动着帘子,舞动着小小的晴天。这一联通过远近结合、动静相间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颔联“短墙分竹色,虚户纳松声。”描绘了矮墙边的竹子在阳光下呈现出翠绿色,空荡荡的门口传来了松树的声响。这一联通过色彩和声音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静谧和神秘感。 颈联“弄笔云窗暖,煎茶玉醴轻。”描绘了诗人在云雾缭绕的窗户边写着字,煎着清香的玉醴茶。这一联通过诗人的活动,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尾联“端知孤桧月,独伴夜禅清。”表达了诗人知道在月夜中,只有一棵孤独的桧树陪伴着自己清静的禅思。这一联通过孤独的桧树和清静的禅思,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诗人的活动和心境,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追求清静、超脱世俗的心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烟岫供寒翠,风帘舞小晴。
短墙分竹色,虚户纳松声。
弄笔云窗暖,煎茶玉醴轻。
端知孤桧月,独伴夜禅清。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松声

    读音:sōng shēng

    繁体字:鬆聲

    意思:(松声,松声)
    松涛声。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俯视崝嵘,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
      ▶宋·王安石《欹眠》诗:“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

  • 短墙

    读音:duǎn qiáng

    繁体字:短墻

    意思:(短墙,短墙)
    矮墻。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子门焉,牛臣隐于短墙以射之,卒。”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 分竹

    读音:fēn zhú

    繁体字:分竹

    意思:给予作为权力象徵的竹使符,谓封官授权。
      ▶南朝·宋·颜延之《家传铭》:“建节中平,分竹黄初。”
      ▶《梁书•萧子显传》:“仁威将军、吴兴太守子显,神韵峻举,宗中佳器。分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