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巴东寒食》 薄宦未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

薄宦未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

意思:薄宦还不能满足壮节,美好的时光白白感流年。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巴东寒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春雨萧萧寒食天,远行犹在楚江边》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诗中描绘了春雨、远行、残照、鸟语、薄宦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春雨萧萧寒食天,远行犹在楚江边”描绘了春雨绵绵的景象,寒食节时分,春雨如丝如缕,诗人远行在楚江边,表达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和凄凉。 “人思故国迷残照,鸟隔深花语断烟”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他看着夕阳的余晖,感到迷茫和失落,就像鸟儿隔着花丛无法与同伴交流,烟霭飘渺,更加深了他的孤独和思念。 “薄宦未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职业的无奈和失落感,他感到自己的薄宦无法实现自己的壮志,空自感叹时光流逝。 “因循未学陶潜兴,长见孤云倍黯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无奈,他未能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只能看到孤云飘荡,倍感孤独和失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雨、远行、残照、鸟语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和失落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雨萧萧寒食天,远行犹在楚江边。
人思故国迷残照,鸟隔深花语断烟。
薄宦未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
因循未学陶潜兴,长见孤云倍黯然。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自感

    读音:zì gǎn

    词语解释

    ⒈  “自感现象”的简称。电路中因自身电流变化而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当电流瞬间变小(如断路瞬间)时,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同;当电流瞬间变大(如接通电路的瞬间)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反。

    国语辞典

    <
  • 流年

    读音:liú nián

    繁体字:流年

    短语:年华 时 时光 光阴 工夫 时空 日 辰 岁月 日子 时间 时刻

    英语:fleeting time

    意思:

  • 未能

    读音:拼音:wèi néng 五笔:fice

    未能的解释

    词语分解

    • 未的解释 未 è 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唍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
  • 薄宦

    读音:bó huàn

    繁体字:薄宦

    意思:卑微的官职。有时用为谦辞。
      ▶晋·陶潜《尚长禽庆赞》:“尚子昔薄宦,妻孥共早晚。”
      ▶逯钦立注:“薄宦,作下吏。”
      ▶唐·高适《鉅鹿赠李少府》诗:“李侯虽薄

  • 时空

    读音:shí kōng

    繁体字:時空

    短语:年华 时 时光 光阴 工夫 日 辰 流年 岁月 日子 时间 时刻

    英语:space-time

    意思:(时空,时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