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郑子敬都承二首》 行车不忍过三步,临宋应难赎百身。

行车不忍过三步,临宋应难赎百身。

意思:行车忍不住过三步,在宋应难赎百身。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挽郑子敬都承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过去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哀伤。 首句“向来俱触相君嗔,里社追随二十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共同经历的时光,以及这段时光中与友人相处的情景。作者提到自己曾经触犯友人,友人却并未责怪,而是继续与作者保持了社交往来,这让作者感到十分感动。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追随友人的时间已经长达二十个春天,这表明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尚记残编灯下共,忽看华表路傍新”,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作者记得曾经在灯下共同阅读残缺的书籍,而现在却只能在华表路旁看到友人的新墓,这让人感到十分悲痛。 “行车不忍过三步,临宋应难赎百身”,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哀痛之情。作者在经过友人的墓地时,不忍心再向前走三步,因为这会让他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和现在的离别之痛。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即使付出百倍的努力也无法挽回友人的离去,这更加加深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最后,“岁晚空山风雨横,奠刍归去倍伤神”,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友人离世后的孤独和哀伤之情。岁末寒冬,风雨交加,作者独自一人来到友人的墓前祭奠,归去时感到更加悲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哀伤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抒情,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向来俱触相君嗔,里社追随二十春。
尚记残编灯下共,忽看华表路傍新。
行车不忍过三步,临宋应难赎百身。
岁晚空山风雨横,奠刍归去倍伤神。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不忍

    读音:bù rěn

    繁体字:不忍

    短语:怜 同情 可怜 悯 同病相怜 哀怜 惜 体恤 爱怜 怜惜 怜悯

    英语:cannot bear to

    意思:
     

  • 行车

    读音:xíng chē

    繁体字:行車

    英语:travelling crane

    意思:(行车,行车)
    I

     1.乘车。
       ▶《管子•立政》:“五属大夫,皆以行车朝,出朝

  • 百身

    读音:bǎi shēn

    繁体字:百身

    意思:
     1.谓一身死百次。一说,一百人的生命。语出《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清·姚椿《题<剑南集>后五首柬书田》:“它日,文公(朱熹)没,翁(指陆游)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