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hā tóu
繁体字:沙頭
意思:(沙头,沙头) 1.沙滩边;沙洲边。 ▶北周·庾信《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 ▶南唐·冯延巳《临江仙》词:“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读音:yuè míng
繁体字:月明
意思: 1.月光明朗。 ▶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
读音:jīng qǐ
繁体字:驚起
造句:
引用解释
1.水和月。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宋 杨万里 《夜离零陵留二绝简诸友》:“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唐 郑谷 《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謫居犹得住 蓬莱 。
读音:sān shēng
繁体字:三聲
意思:(三声,三声)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三声既全,五彩必具,辨吾号声,知五旗。”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