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薄媚》 斯人既戮,又且严兵卷土,赴黄池观衅,种蠡方云可矣。

斯人既戮,又且严兵卷土,赴黄池观衅,种蠡方云可矣。

意思:这些人被杀,而且严密卷土,赴黄池伺机,文种、范蠡方说可以了。

出自作者[宋]董颖的《薄媚》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评和担忧。它描绘了一个国家在政治腐败和军事衰落的情况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逐渐走向衰亡的情景。 首先,诗中描述了宫廷内的奢华生活,丝竹之声充耳,珠翠之色耀眼。这种描述揭示了社会的奢靡之风,人们沉迷于享乐,而忽视了国家的危机。这种状况使得国家逐渐衰落,国势凌夷,这是诗中强调的一个主题。 接着,诗中提到了奸臣的谄媚和奢侈行为,这是对政治腐败的进一步揭示。这些奸臣不仅没有为国家着想,反而助长奢靡之风,导致国家多次遭遇饥荒,人民离心解体。这是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批判。 然后,诗中描述了国家派遣使者去暗中探查敌人的虚实,并加强边防的准备。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伍子胥这样的忠臣却不在了。尽管可以继续进攻,但人们仍然畏惧忠义之士的存在。这表明了当时社会对忠义的忽视和恐惧,也是对道德沦丧的进一步批判。 最后,当奸臣被铲除,国家准备卷土重来时,他们选择了赴黄池观衅。这里用范蠡和文种的故事来激励他们,暗示他们应该效仿忠臣,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的小利。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批判,对政治腐败、奢靡之风、道德沦丧、忠义缺失等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同时,它也呼吁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国家的未来,以避免走向衰亡的道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耳盈丝竹,眼摇珠翠。
迷乐事。
宫闱内。
争知。
渐国势凌夷。
奸臣献佞,转恣奢淫,天谴岁屡饥,从此万姓离心解体。
越遣使。
阴窥虚实,蚤夜营边备。
兵未动,子胥存,虽堪伐、尚畏忠义。
斯人既戮,又且严兵卷土,赴黄池观衅,种蠡方云可矣。

关键词解释

  • 黄池

    读音:huáng chí

    繁体字:黃池

    意思:(黄池,黄池)

     1.积水的池塘。
      ▶汉·枚乘《七发》之四:“辇道邪交,黄池纡曲。”
     
     2.地名。
      ▶春秋时地名。在今河南·封

  • 斯人

    读音:sī rén

    繁体字:斯人

    意思:
     1.此人。
      ▶《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刘基《郁离子•

  • 又且

    读音:yòu qiě

    繁体字:又且

    意思:犹而且。表示进一层意思的连词。
      ▶《水浒传》第一百回:“张清对琼英道:‘不该深入重地,又且众寡不敌。’”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做鸨儿龟子的,吮血磨牙,不管天理,

  • 严兵

    读音:yán bīng

    繁体字:嚴兵

    意思:(严兵,严兵)
    犹陈兵;部署军队。
      ▶《魏书•封敕文传》:“敕文先严兵于堑外拒斗,从夜至旦。”
      ▶《新唐书•杜伏威传》:“伏威引亲将十人操牛酒谒,勒公祏严兵待

  • 卷土

    读音:juǎn tǔ

    繁体字:卷土

    意思:
     1.尘土捲起。
     
     2.捲地皮。谓搜夺无遗。
      ▶前蜀·韦庄《秦妇吟》:“入门下马若施风,罄室倾囊如卷土。”

    解释:

  • 池观

    读音:chí guān

    繁体字:池觀

    意思:(池观,池观)
    池苑楼观。
      ▶宋·秦观《财用下》:“损车马,毁池观,减驺驭,散音乐。”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