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寂寞临溪壑,却解和羹荐庙朝。
意思:谁知道寂寞在沟壑,退却和羹推荐朝廷。
出自作者[宋]陈宓的《游云台寺观梅》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梅花》,作者是宋代诗人郭印。这首诗以梅花的形象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内在品质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首两句“回首横枝千万条,可怜烘日欲冰消。”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生机勃勃。诗人用“回首”一词,暗示了梅花在阳光下的姿态,仿佛是在向人们展示其无尽的美丽和活力。而“烘日欲冰消”的描述,则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阳光照耀下,花朵娇艳欲滴,如同冰雪消融般的美丽。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接下来两句“谁知寂寞临溪壑,却解和羹荐庙朝。”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品质的思考和赞美。前一句“谁知寂寞临溪壑”,诗人用“寂寞”一词描绘了梅花在溪壑这样的偏僻之地独自绽放的景象,暗示了梅花不畏孤独、坚韧不屈的精神。后一句“却解和羹荐庙朝”,诗人用“和羹荐庙朝”的形象比喻,表达了梅花愿意为国家和社稷献身的品质,体现了梅花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梅花的内在品质,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品质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内在品质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梅花的形象,传达了对坚韧、无私、奉献等美好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的批判和反思。这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