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贺陈内翰去非三首》 闻道催宣召,传呼入翰林。

闻道催宣召,传呼入翰林。

意思:闻道催召,传呼进翰林院。

出自作者[宋]朱翌的《贺陈内翰去非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对于即将进入翰林院的兴奋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翰林院未来的美好憧憬。 首联“闻道催宣召,传呼入翰林”,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得知翰林院召唤后的激动心情。其中,“催宣召”暗示了翰林院的急迫召唤,而“传呼”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被召唤的过程,给人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感觉。 颔联“堂高初上玉,带重更垂金”,描绘了作者即将进入翰林院的场景,以及作者自身的形象。“堂高初上玉”描绘了翰林院的宏伟高雅,“带重更垂金”则描绘了作者身着华贵官服的威严形象。这一联通过视觉和衣着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翰林院的庄重和作者的自信。 颈联“烦悉周公诰,丁宁葛亮心”,则是对翰林院工作的期待和想象。作者想象自己将要承担的职责,如周公般撰写诰文,同时又如诸葛亮般忠诚谨慎。这一联通过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于翰林院工作的敬重和期待。 尾联“调元知有日,天意向君深”,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信心和期待。“调元”指的是调理天地间阴阳五行之气,这里引申为治理国家。“天意向君深”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君主的信任和忠诚。这一联通过对于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于翰林院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于翰林院工作的热爱和敬重,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信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闻道催宣召,传呼入翰林。
堂高初上玉,带重更垂金。
烦悉周公诰,丁宁葛亮心。
调元知有日,天意向君深。
作者介绍 梁启超简介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

关键词解释

  • 宣召

    读音:xuān zhào

    繁体字:宣召

    英语:summon to court; summon to an audience

    意思:谓帝王召见臣下。
      ▶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盖学士院在

  • 翰林

    读音:hàn lín

    繁体字:翰林

    英语:member of Imperial Academy

    意思:
     1.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
      ▶《晋书•陆云传》:“辞迈翰林,言敷其藻。”

  • 传呼

    读音:chuán hū

    繁体字:傳呼

    英语:messenger call

    解释:1.传声呼喊。 2.谓口语相传。 3.传唤。

    造句:

  • 闻道

    读音:wén dào

    繁体字:聞道

    意思:(闻道,闻道)

     1.领会某种道理。
      ▶《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