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

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

意思:洛阳原来有衡茹在,也打算抽身伴地仙。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自由和理想,表达了诗人对脱离尘世纷扰、追求独立自由的渴望。 首联“鼎食华轩到眼前,拂衣高谢岂徒然。”描绘了诗人对权贵和名利的淡漠,他选择拂袖而去,并非只是为了追求自由,更是出于内心的意愿。 颔联“九霄路上辞朝客,”和“四皓丛中作少年。”用典,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九霄路上辞朝客”指的是诗人辞去朝廷的职务,踏上通往九霄云天的道路,象征着追求更高的境界。“四皓丛中作少年”则借用了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四皓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想要像他们一样,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活力。 颈联“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卧龙”和“放鹤”都是象征着自由和独立的意象,诗人以此表达自己想要像卧龙一样冲破云霄,像放鹤一样自由飞翔。 最后一句“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诗人表示,即使在洛阳有衡茆这样的隐居之地,他也打算离开,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与地仙为伴。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鼎食华轩到眼前,拂衣高谢岂徒然。
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
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
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抽身

    读音:chōu shēn

    繁体字:抽身

    短语:脱出 开脱 脱位 解脱

    英语:get away

    意思:
     1.谓弃官引退。
      ▶唐·刘禹锡《刑部白侍郎谢病长

  • 衡茆

    读音:héng máo

    繁体字:衡茆

    意思:同“衡茅”。
     唐·钱起《东皋早春寄郎四校书》诗:“禄微赖学稼,岁起归衡茆。”茆,一本作“茅”。
      ▶明·袁宗道《寿亭舅赠我宜兴瓶茶具酒具喜而作歌》:“世间百事百不能,乍可

  • 身伴

    读音:shēn bàn

    繁体字:身伴

    意思:见“身畔”。

    解释:1.见\"身畔\"。

    造句:暂无

  • 地仙

    读音:dì xiān

    繁体字:地仙

    意思:
     1.方士称住在人间的仙人。
      ▶晋·葛洪《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