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得亡友同记室在系所诗次韵》 一篇幽愤时时读,风雨寒灯夜独亲。

一篇幽愤时时读,风雨寒灯夜独亲。

意思:一篇忧愤时时读,风雨寒灯夜晚独自亲近。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得亡友同记室在系所诗次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在遭遇人生巨变后的悲愤情感。 首联“拟出罝罗再卜邻,死生俄判两吟身”,直接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困境的无奈,他试图通过占卜来寻找新的生活路径,然而生死无常,就像在诗人的吟咏中做出了决定。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深无奈和无助。 “百年岂料逢今日,四海何由见此人”,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变幻的感慨。他无法预料自己会遭遇这样的日子,也无法想象在四海之内如何再见到那位他深感怀念的人。这两句诗充满了悲凉和无奈,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深哀叹。 “吴地有园花已尽,楚山无冢草空春”,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追忆。他感叹曾经在吴地的花园中的花朵已经凋零,而楚山的墓冢也已经空无一物,只有春天的草色依旧。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一篇幽愤时时读,风雨寒灯夜独亲”,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幽愤和孤独。他时常阅读那些记录着内心幽愤的文章,在风雨交加、寒夜孤灯的夜晚,只有他自己陪伴着这份孤独。这种孤独和幽愤,反映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深深无奈和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作者在遭遇人生巨变后的悲愤情感。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所经历的困境和痛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拟出罝罗再卜邻,死生俄判两吟身。
百年岂料逢今日,四海何由见此人。
吴地有园花已尽,楚山无冢草空春。
一篇幽愤时时读,风雨寒灯夜独亲。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幽愤

    读音:yōu fèn

    繁体字:幽憤

    英语:hidden resentment

    意思:(幽愤,幽愤)
    郁结的怨愤。
      ▶汉·崔寔《政论》:“斯贾生之所以排于绛·灌,屈子之所以摅其幽愤者也。

  • 时时

    读音:shí shí

    繁体字:時時

    短语:三天两头 常 时 常事

    英语:often

    意思:(时时,时时)
    常常。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虽家居

  • 风雨

    读音:fēng yǔ

    繁体字:風雨

    英语:wind and rain; the trials and hardships; wind an rain

    意思:(风雨,风雨)

     1.风和雨。

  • 一篇

    读音:yī piān

    繁体字:一篇

    意思:
     1.古时文字皆着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
      ▶《墨子•明鬼下》:“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书。”
      ▶汉·王充《论衡•本性》

  • 灯夜

    读音:dēng yè

    繁体字:燈夜

    意思:(灯夜,灯夜)
    指元宵节的晚上。
      ▶宋·张元干《兰陵王》词:“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
      ▶《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却有箇波俏的女子,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