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芳菲触目已萧然,独著金衣奉老仙。

芳菲触目已萧然,独著金衣奉老仙。

意思:芳菲触眼睛已经萧条,独著金衣奉老仙。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花卉的诗,借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序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芳菲触目已萧然”,这里的“芳菲”原指花草的香气,而“萧然”表示凋零、衰落的景象。诗人借此句描绘了春天的结束,花朵凋零,芳菲消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次句“独著金衣奉老仙”,这里的“金衣”指的是花瓣,“老仙”则可能是指花的神灵或者是自然的精神。这句诗描绘了虽然春天已经过去,但仍有花朵在奉献给自然的神灵,表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末两句“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 “若占上春”指的是如果早在春天伊始,“秀发”则指的是花开。整句的意思是,如果这种花在春天刚开始时就开放,那么其他的千花百卉就无法展现出它们的美丽了。这里诗人通过这种假设,表达了对这种花独特美丽和气质的赞美,也反映了生命的时序和自然的规律。 整首诗借物言志,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序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诗中的花,既是生命的象征,也是时序的见证,同时也是自然的美的体现。诗人通过对花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芳菲触目已萧然,独著金衣奉老仙。
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萧然

    读音:xiāo rán

    繁体字:蕭然

    英语:desolate

    意思:(萧然,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
      ▶《史记•酷吏列传》:“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

  • 触目

    读音:chù mù

    繁体字:觸目

    短语:望见 映入眼帘 瞥见 看见 见 睹

    英语:meet the eye

    意思:(触目,触目)

     1.目光所及。

  • 芳菲

    读音:fāng fēi

    繁体字:芳菲

    英语:fragrance

    意思:
     1.花草盛美。
      ▶南朝·陈·顾野王《阳春歌》:“春草正芳菲,重楼启曙扉。”
      ▶唐·韩愈《梁国惠康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