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仲晦昆仲求近稿戏答二首》 辛苦搜扬更撚须,适资谈者指瑕瑜。

辛苦搜扬更撚须,适资谈者指瑕瑜。

意思:辛苦苦搜寻更捻须,到资谈的指出缺点和优点。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仲晦昆仲求近稿戏答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反思。通过对“搜扬”、“指瑕瑜”、“中郎碑”、“吏部铭”等历史典故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某些历史人物的看法,以及对文人文学的反思。 首句“辛苦搜扬更撚须,适资谈者指瑕瑜”中,诗人通过描绘一个辛苦搜求人才的过程,引出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这里的“搜扬”指的是广泛搜罗人才,“撚须”则是一种思考和犹豫的表现,暗示诗人对评价的慎重。而“谈者指瑕瑜”则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客观公正,不能以偏概全。 接下来的两句“中郎碑好犹名愧,吏部铭高未免谀”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中郎碑和吏部铭都是历史上的著名碑铭,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道德标准。诗人认为即使中郎碑被赞美,但仍有愧于名声;吏部铭虽然高尚,但也不能避免过度的赞美之词。这表明诗人对过度评价和过度赞美的批判。 “馀忿燕泥能道否,遗言鹤唳可闻乎”这两句则转向了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考。诗人是否在问:那些被遗留的忿恨和痛苦,是否可以通过“燕泥”这样的方式来传达?而那些被记录下来的遗言,是否真的可以被听到和理解?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历史的真相往往被掩盖或扭曲,需要我们去探索和揭示。 最后两句“从今一字休思索,千古文人一律愚”则是诗人对文人文学的反思。诗人认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琢磨;而对于文人文学,诗人则提出了批评,认为千古文人都是一样的愚蠢,这显然是一种过度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和表达对历史人物、文学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道德、文学等方面的深刻见解。诗人的观点犀利而独到,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辛苦搜扬更撚须,适资谈者指瑕瑜。
中郎碑好犹名愧,吏部铭高未免谀。
馀忿燕泥能道否,遗言鹤唳可闻乎。
从今一字休思索,千古文人一律愚。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瑕瑜

    读音:xiá yú

    繁体字:瑕瑜

    意思:
     1.瑕,玉之斑痕;瑜,玉之光彩。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或事物的特点和优点。
      ▶唐·武翊黄《瑕瑜不相掩》诗:“泾·渭流终异,瑕瑜自不同。”
      ▶清·袁枚《随园随笔•新

  • 辛苦

    读音:xīn kǔ

    繁体字:辛苦

    短语:难为 劳动 劳驾 费事 烦劳 劳神 劳 麻烦 烦

    英语:hard

    意思:
     1.辛味与苦味。
      ▶汉·董

  • 搜扬

    引用解释

    亦作“ 搜敭 ”。 访求举拔。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思良股肱,嘉昔 伊 吕 ,搜扬侧陋,举 汤 代 禹 。”《旧唐书·薛登传》:“或明制纔出,试遣搜敭,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 宋 曾巩 《正长各举属官诏》:“非独搜扬幽滞,庶几为官得人。” 清 吴伟业 《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之一:“兵火独搜扬,重见 钟离意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