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
意思:隔花到水时一看见,只允许腰肢背后看。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续丽人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周昉所画的《李仲谋家背卧欠伸内人图》有感而作,诗中运用了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再现了画中人物的神韵,抒发了作者对美人的喜爱之情。
首联“深宫无人春日长,沉香亭北百花香”,描绘了画中背景,即深宫中沉香亭子的春日景象。百花盛开,却无人欣赏,显得格外寂寥。这一联既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又通过“春日长”的视觉形象暗示出画中人懒散的心情。
颔联“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莺啼空断肠”,通过描写画中人睡醒后的情态,进一步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寂寞和空虚。这一联中的“薄梳洗”形象地描绘出美人慵懒、无心打扮的神态,“燕舞莺啼”则通过动与静的对比,反衬出美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颈联“画工欲画无穷意,前立东风初破睡。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画中人物拟人化,表达了作者对画中人物的赞赏之情。同时,这一联也通过描绘人物在春风中刚刚醒来时的情态,进一步展现了人物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尾联“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金鞍”,作者借自己之眼来描绘画中人,表达了对画中人的喜爱之情。同时,这一联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一步揭示出画中人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全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诗中的“心醉归来茅屋底,方信人间有西子”一句更是将作者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借用了孟光举案齐眉等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品质的赞赏之情。整首诗通过对画中人的赞美和描绘,展现了美的价值和意义,也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句子
- 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後看。-- 出自《续丽人行》作者:[宋]苏轼
- 临水幽香缥缈。-- 出自《谒金门·春太早》作者:[宋]朱雍
- 登山临水。-- 出自《喜迁莺 词综卷二十六案花草粹编卷十一,依》作者:[元]王特起
- 临水整乌纱。-- 出自《浪淘沙·岸柳可藏鸦》作者:[宋]吴琚
- 宛然临水开时。-- 出自《清平乐 李仁山槛中蟠桃梅 案此下原附李杜山》作者:[元]白朴
- 临水驿。-- 出自《相思引 送范殿临赴黄岗》作者:[宋]贺铸
- 临水驿。-- 出自《相思引 送范殿临赴黄岗》作者:[宋]贺铸
- 此时临水叹。-- 出自《秋日游昆明池诗》作者:[隋]江总
- 山临水。-- 出自《摸鱼儿·甚山灵》作者:[宋]张继先
- 临水窗儿。-- 出自《南乡子·临水窗儿》作者:[宋]向滈
- 看花临水。-- 出自《上林春/一落萦》作者:[宋]晁端礼
- 一见平陵桐。-- 出自《学古诗》作者:[南北朝]何逊
- 一见寸心倾。-- 出自《太常引·绿衣持节拥亭亭》作者:[元]许有孚
- 一见寸心倾。-- 出自《太常引·绿衣持节拥亭亭》作者:[元]许有孚
- 尊前一见。-- 出自《减字木兰花·疏梅风韵》作者:[宋]无名氏
- 一见如旧识。-- 出自《送权二》作者:[唐]王维
- 一见风流。-- 出自《减字木兰花·谁知莹澈》作者:[宋]向子諲
- 一见又天涯。-- 出自《南楼令/唐多令》作者:[宋]张炎
- 思一见冰雪。-- 出自《芭蕉雨·雨过凉生藕叶》作者:[宋]程垓
- 腰肢既软弱。-- 出自《少年新婚为之咏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 杨柳小腰肢。-- 出自《昭君怨·隔叶乳鸦声软》作者:[宋]赵长卿
- 风柳腰肢。-- 出自《木兰花减字/减字木兰花》作者:[宋]陈师道
- 腰肢瘦不胜。-- 出自《醉桃源/阮郎归》作者:[宋]吕渭老
- 愁损腰肢。-- 出自《减字木兰花·雨帘高卷》作者:[宋]吕渭老
- 憔悴舞腰肢。-- 出自《武陵春·湖上风光寒食近》作者:[宋]晁端礼
- 腰肢小。-- 出自《钗头凤/撷坊词》作者:[宋]曾觌
- 隔花闻笑声。-- 出自《菩萨蛮·绿窗酒醒春如梦》作者:[宋]舒亶
- 风味隔花尘。-- 出自《眼儿媚·潘郎心老不成春》作者:[宋]史达祖
- 隔花遥劝酒。-- 出自《结客少年场行》作者:[南北朝]庾信
- 隔花闻,声宛转。-- 出自《采莲曲(三首)》作者:[明]胡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