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堪去乡意,亲戚想天末。
意思:谁可以离开家乡意,父母想天末。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
全文赏析
这首诗《长安邈千里,日夕怀双阙。已是洞庭人,犹看灞陵月》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长安的怀念之情的诗。诗中描绘了诗人离开长安,远赴洞庭,但仍然心系故土,怀念长安的景象。
首联“长安邈千里,日夕怀双阙。已是洞庭人,犹看灞陵月”,诗人用“长安邈千里”来表达长安距离诗人很远,这是一种空间的距离,也是一种心理的距离,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深深思念。而“日夕怀双阙”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双阙是长安城门两边的城墙,诗人以此象征长安,表达对长安的深深眷恋。即使已经离开了长安,成为了一个洞庭人,但诗人仍然不忘故土,仍然在遥望灞陵月,也就是长安的月亮。
颔联“谁堪去乡意,亲戚想天末”,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地方,想象着他们是否也在思念自己,这种思念之情深深地刻在了诗人的心中。
颈联“昨夜梦中归,烟波觉来阔”,诗人通过描述昨夜梦中的归乡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然而梦醒之后,诗人发现自己仍然身处异地,这种失落和无奈之情深深地刻在了诗人的心中。
尾联“江皋见芳草,孤客心欲绝。岂讶青春来,但伤经时别”,诗人通过对江边的芳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无奈之情。而“岂讶青春来,但伤经时别”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离别之痛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离别长安后的生活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