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使东川·骆口驿二首》 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

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

意思:两颗境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

出自作者[唐]元稹的《使东川·骆口驿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邮亭壁上数行字》是一首对景抒怀的诗,通过对邮亭壁上数行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首联“崔李题名王白诗。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直接引入主题,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这些名字和诗句不断出现在眼前,仿佛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尽日无人共言语”一句,更加强调了这种寂静和孤独感,邮亭之下,诗人独自一人,无人交谈,无人陪伴,只有墙上字迹陪伴着他,直到离开时。这一联通过描绘场景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颔联“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诗人笔锋一转,从现实场景转向历史回忆,描绘了古代的边疆景象和朝廷的情景。二星徼外通蛮服,描绘了古代边疆的星象和地理环境,暗示了边疆的遥远和艰辛。五夜灯前草御文,则描绘了朝廷的灯火通明,诗人深夜在灯前起草皇帝的诏令,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颈联“我到东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诗人再次回到现实场景,表达了自己对邮亭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感慨。诗人到东川已经过去一半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他看到了南方的月亮和北方的云彩,表达了时间飞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向南看月北看云”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邮亭壁上的字迹和诗人自身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中既有对过去的感慨和对国家的热爱,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描绘场景和感受,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同时,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十分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
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
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
我到东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关键词解释

  • 二星

    读音:èr xīng

    繁体字:二星

    意思:
     1.犹双星。指牵牛、织女,比喻夫妇。
      ▶唐·刘长卿《哭张员外继》诗:“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题注:“公及夫人相次没于洪州。”
     

  • 徼外

    读音:jiǎo wài

    繁体字:徼外

    意思:塞外,边外。
      ▶《史记•佞幸列传》:“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
      ▶《梁书•诸夷传•海南》:“其徼外诸国,自武帝以来皆朝贡。”
      ▶宋·司马光《五哀诗•马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