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牛津春事》 微阴未必成雨,闲日殊宜踏春。

微阴未必成雨,闲日殊宜踏春。

意思:微阴不一定成雨,空闲的日子特别应该踏着春天。

出自作者[当代]钱钟书的《牛津春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不见花须柳眼,未闻语燕啼莺。”作者通过“不见”和“未闻”表达了春天还未完全到来的意境,花和柳尚未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燕子和黄莺也还未开始歌唱。 颔联“开户蒙蒙细雨,故园何日清明。”作者通过打开窗户,感受到了蒙蒙细雨的春意,同时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希望故乡早日清明。 颈联“微阴未必成雨,闲日殊宜踏春。”这里表达了春天阴晴不定的特点,即使天空有些阴沉,也不一定会下雨,而晴朗的日子则非常适合踏青。 接下来,“风和小出衣减,时复轻寒中人。”描述了春风和煦,人们开始减去一些衣物,但时不时还会有一些寒意。 “关窗推出明月,入幕想无东风。”这里通过关窗和推出明月,表达了夜晚的寂静和寒冷,而“入幕想无东风”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寒料峭的感觉。 “一夜春来底处,胆瓶杏蕊舒红。”这里的描述非常生动,一夜之间春天似乎来到了,胆瓶中的杏蕊也开始绽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最后,“晦雨无鸡叫旦,朝晴有鸟喧春。熙熙想有同乐,百啭难觅解人。何必冶长解语,不须师旷知音。入耳忻然有喜,即犹已会於心。”通过晦雨和朝晴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多变和美好。同时,通过鸟儿的喧闹和百啭难觅解人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热闹和孤独感。最后的“何必冶长解语,不须师旷知音。入耳忻然有喜,即犹已会於心。”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和感慨,即使没有人能理解或分享这种感受,作者依然能在心中欣赏和感受春天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和感受,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多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见花须柳眼,未闻语燕啼莺。
开户蒙蒙细雨,故园何日清明。
微阴未必成雨,闲日殊宜踏春。
风和小出衣减,时复轻寒中人。
关窗推出明月,入幕想无东风。
一夜春来底处,胆瓶杏蕊舒红。
晦雨无鸡叫旦,朝晴有鸟喧春。
熙熙想有同乐,百啭难觅解人。
何必冶长解语,不须师旷知音。
入耳忻然有喜,即犹已会於心。
作者介绍 鲍照简介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关键词解释

  • 踏春

    解释

    踏春 tàchūn

    [go for an outing in spring] 游春;踏青

    引用解释

    踏青,游春。 唐 杜甫 《长吟》诗:“花飞竞渡日,草见踏春心。”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引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 微阴

    读音:wēi yīn

    繁体字:微陰

    意思:(微阴,微阴)

     1.谓阴气初生。
      ▶《后汉书•和帝纪》:“有司奏,以为夏至则微阴起,靡草死,可以决小事。”
      ▶李贤注:“五月一阴爻生,可以言微阴。”

  • 闲日

    读音:xián rì

    繁体字:閑日

    意思:(闲日,闲日)
    亦作“闲日”。
     休闲的日子。
      ▶《史记•李斯列传》:“二世怒曰:‘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