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辽城怀古(二首)》 如何宋纪年三百,独让周师过瓦桥。

如何宋纪年三百,独让周师过瓦桥。

意思:为什么宋代纪年三百,只有让周老师经过瓦桥。

出自作者[明]王鏊的《辽城怀古(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历史想象,描绘了寻访古迹、感叹历史的场景。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化,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首联“并马寻凉过远郊,偶从野叟问前朝”,描绘了诗人骑马寻访郊外古迹的情景。他与友人并马而行,寻找一处凉爽的地方,偶然从一位乡野老人那里听到了这座古迹的历史背景。这一联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读者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寻幽探胜的氛围。 颔联“雨摧故垒逢遗镞,月暗荒台梦堕翘”,描述了诗人寻访到的古迹——一座被风雨侵蚀的堡垒中发现了过去的遗留物,月光下荒芜的台上似乎还回荡着古人遗留的翘翘。这一联通过描绘古迹的破败和寂静,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颈联“千古河山还王气,一时胡虏亦天骄”,诗人对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感叹千古江山依然存在,但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已经消逝,一时之胡虏也曾盛极一时,如今也已衰落。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惋惜。 尾联“如何宋纪年三百,独让周师过瓦桥。”诗人对历史进行了总结,对宋代的灭亡和周代的兴盛进行了对比。他感叹宋代的灭亡和三百年的历史,而周代却能够战胜胡虏,过桥而过。这一联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历史变迁的反思和思考。 整首诗以丰富的历史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寻访古迹、感叹历史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惋惜,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未来。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并马寻凉过远郊,偶从野叟问前朝。
雨摧故垒逢遗镞,月暗荒台梦堕翘。
千古河山还王气,一时胡虏亦天骄。
如何宋纪年三百,独让周师过瓦桥。
¤
作者介绍
王鏊(1450年9月22日-1524年4月14日),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自幼聪颖过人,八岁即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颂其文。

成化十一年(1475年),王鏊考中进士,授翰林编修。他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吏部尚书等职,参与过多次政治改革和军事征战。王鏊主张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以提高政治效率。他还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科举制度的改革,促进人才选拔和教育公平。

除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贡献,王鏊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清新脱俗,充满山水意境,代表作有《看梅》、《水调歌头·游南溪》等。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创立了“震泽派”的绘画风格,被誉为“王派”。

关键词解释

  • 纪年

    读音:jì nián

    繁体字:紀年

    英语:a way of counting the years

    意思:(纪年,纪年)

     1.记年岁。
      ▶《左传•襄公三十年》:“臣小人也,不

  • 如何

    读音:rú hé

    繁体字:如何

    短语:争 怎 焉 哪样 安 哪 何等

    英语:what

    意思:
     1.怎样。
      ▶《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