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 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

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

意思:惆怅去年墙下地,今年春天只有荠菜花开。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惆怅。 首句“碧荑红缕今何在?风雨飘将去不回。”中,“碧荑红缕”指的是荑草和红缕草,这两种草在春天是常见的,它们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然而,随着风雨的吹拂,这些草即将飘走,再也不会回来。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那些美好的时光就像这些草一样,已经随风而去,再也无法回来。 第二句“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更深入地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之情。去年墙下的土地,曾经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但现在春天来临时,只有荠花在那里开放。这进一步强调了过去的不可挽回,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述草的飘零和花的开放,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惆怅。这种情感是普遍的,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因此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共鸣性。 此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情感真挚,这也是这首诗的优点之一。总的来说,这是一首非常有感染力的诗,它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惆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碧荑红缕今何在?
风雨飘将去不回。
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下地

    读音:xià dì

    繁体字:下地

    短语:下乡

    英语:go to the fields

    意思:I

     1.犹下土,天下。
       ▶《书•金縢》:“用能定尔子

  • 惆怅

    读音:chóu chàng

    繁体字:惆悵

    短语:迷惘 怅然 怅

    英语:disconsolate

    意思:(惆怅,惆怅)

     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 去年

    读音:qù nián

    繁体字:去年

    英语:last year

    意思:刚过去的一年。
      ▶唐·杜甫《前苦寒行》之二:“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宋·苏轼《中秋月》诗之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