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恐修荣达,行歌自负薪。
意思:恐怕修荣达,行歌亲自背柴。
出自作者[宋]杨蟠的《歌樵岭》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衣冠仁义少,敢忽岭边人。
亦恐修荣达,行歌自负薪。》是一首描绘社会现实的诗,它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描绘了当时社会上仁义之士稀少,而岭边的人们却需要自力更生的情况。
首句“衣冠仁义少”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描绘,指出当时社会上,虽然有仁义之士,但数量稀少,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次句“敢忽岭边人”则表达了对岭边人民的关注和同情,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这些身处社会边缘的人们。
第三句“亦恐修荣达”则是对未来的担忧和预测,诗人似乎担心那些有志于追求荣达的人,可能会忽视岭边的生活,而选择去追求更广阔的天地。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担心那些有志之士可能会忽视这些需要自力更生的群体。
最后一句“行歌自负薪”则描绘了岭边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然需要自己砍柴、担薪,但依然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唱歌自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岭边人民的敬佩和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社会现实和岭边人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岭边人民的敬佩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不要忽视那些需要自力更生的人们,应该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