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刘促通知泾州》 忽忽无他言,暑行戒饥渴。

忽忽无他言,暑行戒饥渴。

意思:恍恍惚惚没有别的话,热行戒饥渴。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刘促通知泾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人生的艰辛与无常,以及岁月无情流逝的哀感。诗的开篇“四载一相逢,相逢遽为别”展示了人生中的聚散离合,四年的等待只为了一次短暂的相逢,然而这次相逢却很快就要面临分别。这种相逢的短暂与别离的长久对比,凸显了人生无常与别离的主题。 “侪辈日萧条,与君俱白发”进一步揭示了岁月的无情,一同老去的白发人,让人感叹时光流逝,生命渐衰。这里也暗含了对生活艰难,同辈人日渐凋零的悲哀。 “卮酒不暇执,旧游那复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疲惫。曾经的游乐与欢愉,如今已无暇顾及,旧日的游踪与话题也无法再提。 结尾“忽忽无他言,暑行戒饥渴”则表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苦难与别离时,无言以对的内心状态,同时也以一种诫勉的口吻,提醒人们在炎炎夏日中要注意饥渴,这也隐喻了生活中的种种艰辛与挑战。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人生的聚散离合、岁月的流逝、生活的艰难等多个主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关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四载一相逢,相逢遽为别。
侪辈日萧条,与君俱白发。
卮酒不暇执,旧游那复说。
忽忽无他言,暑行戒饥渴。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饥渴

    读音:jī kě

    繁体字:飢渴

    英语:hunger and thirst

    意思:(饥渴,饥渴)

     1.腹饿口渴。饥,通“飢”。
      ▶《商君书•战法》:“民倦且饥渴。”

  • 忽忽

    读音:hū hū

    繁体字:忽忽

    英语:before we notice it; fast; quickly

    意思:
     1.倏忽,急速貌。
      ▶《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

  • 无他

    亦作“ 无它 ”。亦作“ 无佗 ”。1.没有别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则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无也,与民同乐也。”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圣人之道无它,至诚而已。”
    (2).犹无恙;无害。《后汉书·隗嚣传》:“若束手自诣,父子相见,保无佗也。”《后汉书·马援传》:“ 援 閒至 河内 ,过存 伯春 ,见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