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除夕作》 炉烟欲合疮痍气,劫运移支老誖年。

炉烟欲合疮痍气,劫运移支老誖年。

意思:炉烟想合创伤气,劫运移支老非年。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除夕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庚午秋夜》,作者通过描绘寒冷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首联“屋山压雪对寒毡,旗影笳声酒醆前。”描绘了冬天的景象,屋山压着雪,寒毡在风中摇曳,旗帜在风中摇动,笳声和酒杯前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些景象给人一种冷清而寂寥的感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方盼泥干缘蝼蚁,坐闻风急逐鹰鹯。”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他期待着泥土干燥起来,以便蝼蚁能够生存;同时,他也希望听到风声,看到鹰和老鹰在空中飞翔。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炉烟欲合疮痍气,劫运移支老誖年。”描绘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一些思考。炉烟想要与疮痍的气息融合在一起,这暗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无助。而“劫运移支老誖年”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尾联“为忆二雏羁绝域,长饥谁挂枝头钱。”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他怀念两个孩子在遥远的地方漂泊,饥饿难耐,却没有钱购买食物。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寒冷的场景、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时间的无奈,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屋山压雪对寒毡,旗影笳声酒醆前。
方盼泥干缘蝼蚁,坐闻风急逐鹰鹯。
炉烟欲合疮痍气,劫运移支老誖年。
为忆二雏羁绝域,长饥谁挂枝头钱。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运移

    读音:yùn yí

    繁体字:運移

    意思:(运移,运移)
    犹运转。
      ▶晋·姜岌《浑天论答难》:“周迴运移,终则复始。”参见“运转”。

    解释:1.犹运转。

  • 疮痍

    读音:chuāng yí

    繁体字:瘡痍

    英语:desolation

    意思:(疮痍,疮痍)

     1.创伤。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

  • 炉烟

    读音:lú yān

    繁体字:爐煙

    意思:(炉烟,炉烟)

     1.南朝·梁简文帝《晓思诗》:“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臺。”
      ▶宋·苏轼《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