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澄江上人赴兴元郑尚书招》 觉路何曾异,行人自不同。

觉路何曾异,行人自不同。

意思:觉得路何曾不同,行为人自不相同。

出自作者[唐]姚合的《送澄江上人赴兴元郑尚书招》

全文赏析

这首诗《师经非纸上,师佛在心中。觉路何曾异,行人自不同。水云晴亦雨,山木夜多风。闻结西方社,尚书待远公。》是一首描绘佛教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首联“师经非纸上,师佛在心中。”直接点明主题,强调从书本上学习佛经只是基础,真正的修行和领悟需要在心中进行。这反映了佛教中“心性”的重要性,强调内心的觉悟和修行。 “觉路何曾异,行人自不同。”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佛学的哲理,强调每个人的修行之路都是独特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和领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颔联“水云晴亦雨,山木夜多风。”这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进一步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水云的变化无常如同晴雨,山木的夜晚多风如同人生的起伏不定。这暗示了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是常态,需要我们以平常心对待。 “闻结西方社,尚书待远公。”尾联描绘了诗人对佛学的向往和追求,他期待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结社修行,像唐代名臣李德裕一样等待远公的降临。这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坚定信仰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佛教哲理和人生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它提醒我们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时,要以平常心对待,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之路。同时,它也鼓励我们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追求佛学真理,共同成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师经非纸上,师佛在心中。
觉路何曾异,行人自不同。
水云晴亦雨,山木夜多风。
闻结西方社,尚书待远公。

关键词解释

  • 何曾

    读音:hé zēng

    繁体字:何曾

    英语:did ever

    意思:
     1.为何,何故。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九

  • 行人

    读音:xíng rén

    繁体字:行人

    短语:客 游子 客人 行者 旅客 行旅

    英语:pedestrian

    意思:I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 不同

    读音:bù tóng

    繁体字:不衕

    短语:莫衷一是 二 言人人殊 殊 各别 差 见仁见智 不可同日而语 歧 异

    英语:different

    意思:
     1.

  • 觉路

    读音:jué lù

    繁体字:覺路

    意思:(觉路,觉路)
    佛教语。谓成佛的道路。
      ▶《<禅宗永嘉集>序》:“慧门广闢,理绝色相之端;觉路遥登,迹晦名言之表。”
      ▶唐·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

  • 异行

    读音:yì xíng

    繁体字:異行

    意思:(异行,异行)
    I

     1.优异的品行。
       ▶《后汉书•顺帝纪》:“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