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孤鸿篇》 顾影明月下,哀鸣声正悲。

顾影明月下,哀鸣声正悲。

意思:顾影明月下,哀呜声正在悲痛。

出自作者[唐]戴叔伦的《孤鸿篇》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鸿雁自况,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庸俗生活的蔑视。 首段写双飞鸿饮水啄食,飞行有力,雌雁受伤,明月下哀鸣。第二段写雌雁已无矰缴之忧,不缺食物,但渴望伴侣,远集清江之湄。第三段赞扬了鸳鸯般的友谊,表达了与雄雁同栖同息的愿望。最后一段以鸱鸮与鸿雁对比,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愿振翅高飞,实现云霄之志。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鸿雁的形象,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自由的精神。诗中雄雌鸿雁的对比,也暗示了诗人对庸俗和黑暗的蔑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美文,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上双飞鸿,饮啄行相随。
翔风一何厉,中道伤其雌。
顾影明月下,哀鸣声正悲。
已无矰缴患,岂乏稻粱资。
嗈嗈慕俦匹,远集清江湄。
中有孤文鹓,翩翩好容仪。
共欣相知遇,毕志同栖迟。
野田鸱鸮鸟,相妒复相疑。
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
焉随腐鼠欲,负此云霄期。
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关键词解释

  • 哀鸣

    读音:āi míng

    繁体字:哀鳴

    短语:嗷嗷叫 嘶叫 嚎啕

    英语:wail

    意思:
     悲哀地鸣叫。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雌雄相失,哀鸣相号。”

  • 明月

    读音:míng yuè

    繁体字:明月

    英语:bright moon

    意思:
     1.光明的月亮。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张若虚《春

  • 顾影

    读音:gù yǐng

    繁体字:顧影

    意思:(顾影,顾影)
    亦作“顾景”。
     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
      ▶《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宋·王安石《

  • 鸣声

    读音:míng shēng

    繁体字:鳴聲

    意思:(鸣声,鸣声)
    唿声;叫声。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或宾客盈坐,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