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史》 吁嗟夫子没,两观无刑章。

吁嗟夫子没,两观无刑章。

意思:叹息先生没,两个观察无刑章。

出自作者[宋]李覯的《读史》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子长汉良史,笔锋颇雄刚》,其中涉及了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和写作风格,表达了对其的敬仰和思考。 首联“子长汉良史,笔锋颇雄刚”,直接点明了对司马迁的赞美,称其史学著作《史记》为“汉良史”,并赞扬其笔锋雄刚,既体现了司马迁在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表达了他对司马迁写作风格的欣赏。 颔联“惜哉闻道寡,气志苦不常”,表达了对司马迁的惋惜之情。他感叹世人了解他的不多,他的气节和志向常常被人误解。这既体现了司马迁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痛苦,也表达了对他的同情。 颈联“心如虫丝轻,随风东西扬”形象地描绘了司马迁内心的矛盾和飘摇不定。一方面他渴望追求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如同轻如虫丝一般,随时可能随风飘散。 接下来的几联,作者通过引用典故和比喻,进一步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如“公言绌原宪,侠客乃为良”中的“原宪”和“侠客”,分别代表了清廉自持和侠义之士,暗示司马迁的言行可能不被当世理解,但他的品格却是值得称道的。“仁义谓足羞,货殖比君王”则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坚守仁义道德、鄙视世俗财富的态度的赞赏。 最后,“黄老生六经,斯言固猖狂”中的“黄老”指的是道家学说,“六经”则是儒家经典,这里暗示了司马迁在写作中可能持有的道家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对他这种思想的赞赏。“吁嗟夫子没,两观无刑章。予怀班孟坚,驳议何洋洋。”这两句表达了对司马迁逝世的叹息,同时也对他的史学成就表示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写作风格、思想观念以及影响力的描述和评价,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敬仰和思考。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道德、信仰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子长汉良史,笔锋颇雄刚。
惜哉闻道寡,气志苦不常。
心如虫丝轻,随风东西扬。
一事若可喜,不顾道所长。
公言绌原宪,侠贼乃为良。
仁义谓足羞,货殖比君王。
黄老生六经,斯言固猖狂。
吁嗟夫子没,两观无刑章。
予怀班孟坚,驳议何洋洋。
传与后世人,慎思其否臧。

关键词解释

  • 刑章

    引用解释

    犹刑法。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微臣幸生圣代,触犯刑章,假息海隅,死亡无日。” 宋 王禹偁 《拟贬萧瑀出家诏》:“以致君臣之际,有是暌离,虽正刑章,良多愧耻,勉思省己,以卜自新。”《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好恶因於郡县,生杀成於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问,遂令刑章枉橈,呼天无所,其罪十也。”

    读音

  • 夫子

    读音:fū zǐ

    繁体字:夫子

    短语:士 学士 书生 士大夫 先生 秀才 文人 生 儒 知识分子

    英语:pedant

    意思:(参见伕子)

     1

  • 吁嗟

    读音:yù jiē

    繁体字:吁嗟

    意思:
     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
      ▶《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
      ▶《文选•谢朓<和王着作八公山诗>》:“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