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壶中天/念奴娇》 且浸芳壶,休簪短帽,照见萧萧发。

且浸芳壶,休簪短帽,照见萧萧发。

意思:而且逐渐芳壶,休簪短帽,照看到萧萧发。

出自作者[宋]张炎的《壶中天/念奴娇》

全文赏析

这首诗《苔根抱古》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苔根挺立、冷艳凌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屈、高洁不俗的品格的赞美。而《赠行人应发》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用词精炼,意象丰富,情感深沉。作者通过对苔根、笛声、篱边、竹外、寒灯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达出作者对这种高洁不俗的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苔根抱古,透阳春、挺挺林间英物”一句,描绘了苔根独立于林间的坚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赞美。“冷艳凌苍雪”则进一步描绘了苔根在严寒中依然挺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敬仰之情。 “赠行人应发”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通过苔根与行人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坚定不移的品格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深夜寒灯明灭”等句,则描绘了寂静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郎吟湖上香月”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苔根挺立、冷艳凌霜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屈、高洁不俗的品格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用词精炼,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苔根抱古,透阳春、挺挺林间英物。
隔水笛声那得到,斜日空明绝壁。
半树篱边,一枝竹外,冷艳凌苍雪。
淡然相对,万花无此清杰。
还念庾岭幽情,江南聊折,赠行人应发。
寂寂西窗闲弄影,深夜寒灯明灭。
且浸芳壶,休簪短帽,照见萧萧发。
几时归去,郎吟湖上香月。
作者介绍 黄遵宪简介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关键词解释

  • 照见

    引用解释

    1.从光照或反光物中映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卢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 唐 岑参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诗:“月出 潘陵 尖,照见十六峰。” 茅盾 《子夜》十三:“闪电瞥过长空,照见满天的乌云。”

    2.详察;明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先主 临终谓之曰

  • 萧萧

    读音:xiāo xiāo

    繁体字:蕭蕭

    短语:簌簌

    英语:rustle

    意思:(萧萧,萧萧)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 短帽

    读音:duǎn mào

    繁体字:短帽

    意思:轻便小帽。
      ▶宋·辛弃疾《洞仙歌•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词:“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
      ▶宋·陆游《蝶恋花•离小益作》词:“梦若由人何处去?短帽轻衫,夜夜眉州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