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意思:什么事不顺东洛水,谁家又葬在北邙山。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风光烟火清明日》是一首对清明节城市景象的生动描绘,通过对城市中人们祭扫、出行、祭奠等活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清明节这一传统节令的深深感慨。 首句“风光烟火清明日”直接点明时间和场景,风光是自然景色,烟火是人间的繁忙景象,清明日则是祭扫、扫墓的日子,构成了整个城市的一种特殊氛围。 “歌哭悲欢城市间”一句,将城市中人们祭扫的悲欢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歌哭交融,悲欢交织,展现了人们对于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两句,借用了洛阳当地的风俗,以洛阳的东流水和北邙山的坟墓来比喻人们对于逝去亲人的无法忘怀,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轮回、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两句描绘了城市中祭扫的繁忙景象,桥上车马不断,渡口舟船亦不得闲,生动地描绘出清明节的热闹和忙碌。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两句,将人与墓地的关系描绘得淋漓尽致。墓地与城市相连,人烟扰扰,冢墓累累,形成了一幅生与死、现实与历史交织的画面。而鹤的意象则表达了对于生死轮回的深深思考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清明节城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人生、历史和轮回的深深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洛水

    读音:luò shuǐ

    繁体字:洛水

    意思:
     1.古水名。即今河南省·洛河。
      ▶汉·扬雄《羽猎赋》:“鞭洛水之宓妃,饷屈原与彭胥。”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洛水出京兆·上洛县·讙举山。”<

  • 邙山

    读音:māng shān

    繁体字:邙山

    意思:即北邙山。一作北芒,也称芒山、郏山、北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汉·魏以来,为王侯公卿归葬之处。
      ▶三国·魏·应璩《与程文信书》:“南临洛水,北据邙山。”

  • 何事

    读音:hé shì

    繁体字:何事

    英语:what

    意思: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齐·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方干《经周处士故居

  • 东洛

    读音:dōng luò

    繁体字:東洛

    意思:(东洛,东洛)
    指洛阳。
      ▶汉·唐时以洛阳为东都,故称。
      ▶唐·韩愈《县斋有怀》诗:“求官去东洛,犯雪过西华。”
      ▶钱仲联集释引王元启曰:“公于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