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咏六言八首》 龙章凤姿中散,麞头鼠目十郎。

龙章凤姿中散,麞头鼠目十郎。

意思:龙章凤姿态中散,獐头鼠目十郎。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杂咏六言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探讨。通过对“中散”和“十郎”的描绘,诗人在表达对不同人生态度的看法。 首句“龙章凤姿中散”,这里诗人以龙凤比中散,极言其风采不凡。中散,指魏晋间的阮籍。他善为青白眼,待人不拘一格,后世遂称嵇康、向秀等人也作青白眼,这里则以“中散”代指他们。诗人用“龙章凤姿”来形容他们,显然是赞美他们卓然不群的风采。 接着,“麞头鼠目十郎”一句,诗人以十郎喻指杨骏。杨骏“麞头鼠目”,为人奸诈,与嵇、阮等人形成鲜明对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杨骏的鄙视和不满。 “一遗恨悲风操”一句,诗人借阮籍的遗恨表达了对嵇康、向秀等人坚守节操的赞美。阮籍有遗恨于天下未定,而自身无所作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嵇康等人坚守节操的赞扬。 “一老死偃月堂”一句,诗人以嵇康之死为憾,表达了对嵇康、阮籍等人坚守节操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人生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嵇康、阮籍等人的敬仰和对杨骏等人的鄙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坚守节操的赞扬和对未能有所作为的遗恨。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龙章凤姿中散,麞头鼠目十郎。
一遗恨悲风操,一老死偃月堂。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龙章凤姿

    引用解释

    谓风采不凡。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刘孝标 注引《嵇康别传》:“ 康 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宋 苏轼 《张安道乐全堂》诗:“我公天与英雄表,龙章凤姿照鱼鸟。”

  • 龙章

    读音:lóng zhāng

    繁体字:龍章

    意思:(龙章,龙章)

     1.龙纹;龙形。
      ▶《礼记•郊特牲》:“旂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
      ▶南朝·宋·鲍照《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

  • 中散

    读音:zhōng sàn

    繁体字:中散

    意思:中散大夫的省称。
      ▶三国·魏·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称之。
      ▶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南朝·梁·江淹

  • 凤姿

    读音:fèng zī

    繁体字:鳳姿

    意思:(凤姿,凤姿)
    凤凰的英姿。常用以称美别人。
      ▶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述梦并酬和浙东元相公斐然继声》:“凤姿常在竹,鷃羽不离蒿。”自注上句指“二公”,下句“自谓”。

  • 鼠目

    读音:shǔ mù

    繁体字:鼠目

    意思:
     1.鼠眼。
      ▶宋·韩驹《湖南有大竹世号猫头取以作枕仍为赋诗》:“更长月黑试拊卧,鼠目尚尔惊睢盱。”
     
     2.谓眼小而突出。形容人的寒贱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