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张卿郎君赴硖石尉》 日暮征鞍去,东郊一片尘。

日暮征鞍去,东郊一片尘。

意思:一天傍晚征鞍离开,东郊一片尘土。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送张卿郎君赴硖石尉》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环境、气氛和离人的行动、心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心情。 首句“卿家送爱子,愁见灞头春”,直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其中,“灞头”是古桥名,在长安东,是长安送别之地,常易引起愁思。这里不仅点明了送别地点,而且“灞头春”三字还暗含了别时值春的季节。第二句“草羡青袍色,花随黄绶新”则通过比拟手法,以草羡袍色、花随绶新来表现友人离去时,作者深感惆怅的心情。青袍象征着官职卑微,而作者以草羡慕青袍色,则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花随绶新则象征着升迁,然而这并不能消除作者心中的忧虑。 第三句“县西函谷路,城北大阳津”详细描绘了离别的路线和地点,同时也暗示了友人身份的高贵。“函谷”和“大阳”两个地名都暗示了友人的官职和地位。而“县西”和“城北”则表明了离别的距离之远。 第四句“日暮征鞍去,东郊一片尘”则以景结情,描绘了友人离去时的情景:太阳西下,尘土飞扬,一片凄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环境、气氛和离人的行动、心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关怀,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卿家送爱子,愁见灞头春。
草羡青袍色,花随黄绶新。
县西函谷路,城北大阳津。
日暮征鞍去,东郊一片尘。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东郊

    读音:dōng jiāo

    繁体字:東郊

    英语:eastern suburbs

    意思:(东郊,东郊)

     1.西周时,特指其东都王城以东的郊外。
      ▶周灭商后,迁殷民于此。

  • 日暮

    读音:rì mù

    繁体字:日暮

    英语:eventide

    意思:傍晚;天色晚。
      ▶《六韬•少众》:“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
      ▶唐·杜牧《金谷园》诗:“日暮东风怨啼

  • 征鞍

    引用解释

    犹征马。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唐 杜审言 《经行岚州》诗:“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宋 谢薖 《蝶恋花》词:“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间岂有无愁处。”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王孙何处解征鞍,灵妃怨,瑶瑟与谁弹?” 刘国钧 《饯春词》之一:“若个多情解相忆,征鞍还带落花飞。”

    读音:zhē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